有范 >古诗 >送于丹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方干
2025-07-24

送于丹

唐代  方干  

至业是至宝,莫过心自知。
时情如甚畅,天道即无私。
入洛霜霰苦,离家兰菊衰。
焚舟不回顾,薄暮又何之。

送于丹作者简介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送于丹翻译及注释

诗词《送于丹》是唐代方干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至高超越的境界就是至宝,没有比自己心灵的认知更重要的了。
时世之情犹如顺畅无碍,天道亦即无私无欲。
进入洛阳,霜霰严寒,离别家园,兰花菊花已凋零。
焚烧了回头的船只,黄昏时分又去何方?

诗意:
这首诗词传达了作者对友人于丹的祝福和告别之情。诗人将至业(指心灵修养达到至高境界)比喻为至宝,强调了心灵认知的重要性。他表示时世之情犹如畅通无阻,天道亦是无私的。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洛阳的霜霰以及家园中兰菊的凋零,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无奈。最后两句“焚舟不回顾,薄暮又何之”,表达了诗人的决绝离别,但同时也暗示了前方未知的归宿。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凝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方干的情感和哲理思考。作者通过对至高境界和心灵认知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祝福和告别之意。他借用洛阳的寒冷和家园的凋零,深情地描绘了离别的伤感,同时也蕴含了离开了原来的环境,重新开始的无奈和不确定性。最后两句“焚舟不回顾,薄暮又何之”,表达了诗人的决绝和勇敢,也对人生的转变和未来的追求进行了思考。整首诗词言简意赅,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

送于丹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yú dān
送于丹

zhì yè shì zhì bǎo, mò guò xīn zì zhī.
至业是至宝,莫过心自知。
shí qíng rú shén chàng, tiān dào jí wú sī.
时情如甚畅,天道即无私。
rù luò shuāng sǎn kǔ, lí jiā lán jú shuāi.
入洛霜霰苦,离家兰菊衰。
fén zhōu bù huí gù, bó mù yòu hé zhī.
焚舟不回顾,薄暮又何之。


相关内容:

赠东川梓桐县韦德孙长官

上鄂州韦尚书

送乡中故人

湖州裴郎中赴阙后投简寄友生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赠许牍山人
    才子醉更逸,一吟倾一觞。支颐忍有得,摇笔便成章。王粲实可重,祢衡争不狂。何时应会面,梦里是......
  • 送睦州侯郎中赴阙
    昔著政声闻国外,今留儒术化江东。青云旧路归仙掖,白凤新词入圣聪。弦管未知银烛晓,旌旗已侍锦......
  • 咏史诗·濡须桥
    徒向濡须欲受降,英雄才略独无双。天心不与金陵便,高步何由得渡江。...
  • 赠山阴崔明府
    用心何况两衙间,退食孜孜亦不闲。压酒晒书犹检点,修琴取药似交关。笙歌入夜舟中月,花木知春县......
  • 寄郑补阙
    夫子门前数仞墙,每经过处忆游梁。路从青琐无因见,恩在丹心不可忘。未必便为谗口隔,只应贪草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