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送杨秘丞通判扬州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司马光
2025-07-29

送杨秘丞通判扬州

宋代  司马光  

苦闻小杜说扬都,当昔豪华今在无。
江势横来控南楚,地形前下瞰东吴。
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
得意莫忘京国友,踏尘冲雪奉朝趋。

送杨秘丞通判扬州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送杨秘丞通判扬州翻译及注释

《送杨秘丞通判扬州》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扬州的景色和社会状况,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苦闻小杜说扬都,
当昔豪华今在无。
江势横来控南楚,
地形前下瞰东吴。
万商落日船交尾,
一市春风酒并垆。
得意莫忘京国友,
踏尘冲雪奉朝趋。

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扬州的变迁展开。作者从小杜的口中得知扬州的现状,感到非常苦闷。曾经的繁华已经消失殆尽,如今的扬州已经不再富饶。江水势力横扫南楚,地势高低俯瞰东吴。这里描绘了扬州地理的特点,江水的威力和地势的变化。

诗词的下半部分描绘了扬州的市井景象。商贾们在夕阳下忙碌着,船只来来往往,市井中充满了春风和酒香。这里展现了扬州繁荣的一面,商业繁忙和人们的欢乐氛围。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思念之情。作者告诫友人不要忘记京城的朋友,同时鼓励他勇往直前,冲雪踏尘,奉朝为官。

整首诗词通过对扬州的描绘,展现了城市的兴衰和社会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人前程的祝福。

送杨秘丞通判扬州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yáng mì chéng tōng pàn yáng zhōu
送杨秘丞通判扬州

kǔ wén xiǎo dù shuō yáng dōu, dāng xī háo huá jīn zài wú.
苦闻小杜说扬都,当昔豪华今在无。
jiāng shì héng lái kòng nán chǔ, dì xíng qián xià kàn dōng wú.
江势横来控南楚,地形前下瞰东吴。
wàn shāng luò rì chuán jiāo wěi, yī shì chūn fēng jiǔ bìng lú.
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
dé yì mò wàng jīng guó yǒu, tà chén chōng xuě fèng cháo qū.
得意莫忘京国友,踏尘冲雪奉朝趋。


相关内容:

送扬太祝知长洲县

送燕谏议知潭州

送物寺丞赴辟秦州判官

送吴仲庶知江宁

送文慧师归眉山


相关热词搜索:通判扬州杨秘丞
热文观察...
  • 送张少卿学士知洪州
    相府典刑在,朝闺望实高。紬书荣史观,典乐重卿曹。夷路迎飞鞚,桑林应奏刀。家籝传旧学,庙鼎刻......
  • 送瀛州签判苏秘丞
    高阳十万兵,幕府藉时英。寒上风犹劲,关南春未生。投壶边柝静,倚马檄书成。不忘尘中客,往鸿可......
  • 送赵殿孙归成都
    蜀栈锦衣来,高堂绶笥开。恩辉同日至,喜色共春回。驷马过邻社,朝裾捧寿杯。吾生无此乐,空使寸......
  • 送张学士两浙提点刑狱
    朝家重典刑,书府借时英。钲鼓喧江下,云山拂眼清。秋风鲈脍美,书日锦衣荣。勿似朱翁子,空令守......
  • 送昭远兄归陕
    种种亲头白,帝城难少留。倚门应有望,列鼎本无求。清夜多归梦,红尘厌久游。此行殊捧檄,辕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