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送王翁信及第归江东旧隐(作方干诗,送友及第归浙东)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戴叔伦
2025-07-19

送王翁信及第归江东旧隐(作方干诗,送友及第归浙东)

唐代  戴叔伦  

南行无俗侣,秋雁与寒云。
野趣自多惬,名香日总闻。
吴山中路断,浙水半江分。
此地登临惯,含情一送君。

送王翁信及第归江东旧隐(作方干诗,送友及第归浙东)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送王翁信及第归江东旧隐(作方干诗,送友及第归浙东)翻译及注释

《送王翁信及第归江东旧隐(作方干诗,送友及第归浙东)》是唐代戴叔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行无俗侣,秋雁与寒云。
野趣自多惬,名香日总闻。
吴山中路断,浙水半江分。
此地登临惯,含情一送君。

诗意:
这首诗词是戴叔伦送别友人王翁信及其归江东旧隐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同时也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和诗人对友人的祝福。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情厚意。首句“南行无俗侣,秋雁与寒云”揭示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诗人表示自己将独自南行,没有其他的伴侣,只有秋雁和寒云相伴。这里的秋雁和寒云可以被视作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冷落的象征。

接下来几句“野趣自多惬,名香日总闻。吴山中路断,浙水半江分”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乐趣,不禁心生喜悦。名香日总闻表明诗人闻名遐迩,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吴山中路断、浙水半江分则是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的分别,道路分隔的同时也加深了别离的情感。

最后一句“此地登临惯,含情一送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告别。诗人在这个地方常常登高远望,此刻他含情脉脉地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同时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和诗人对友人的祝福。通过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感人的诗意,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送王翁信及第归江东旧隐(作方干诗,送友及第归浙东)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wáng wēng xìn jí dì guī jiāng dōng jiù yǐn zuò fāng gàn shī, sòng yǒu jí dì guī zhè dōng
送王翁信及第归江东旧隐(作方干诗,送友及第归浙东)

nán xíng wú sú lǚ, qiū yàn yǔ hán yún.
南行无俗侣,秋雁与寒云。
yě qù zì duō qiè, míng xiāng rì zǒng wén.
野趣自多惬,名香日总闻。
wú shān zhōng lù duàn, zhè shuǐ bàn jiāng fēn.
吴山中路断,浙水半江分。
cǐ dì dēng lín guàn, hán qíng yī sòng jūn.
此地登临惯,含情一送君。


相关内容:

送李审之桂州谒中丞叔

京口送皇甫司马副端曾舒州辞满归去东都

建中癸亥岁奉天除夜宿武当山北茅平村

婺州路别录事

海上别薛舟


相关热词搜索:及第浙东方干江东翁信
热文观察...
  • 送郭太祝中孚归江东
    乡人去欲尽,北雁又南飞。京洛风尘久,江湖音信稀。旧山知独往,一醉莫相违。未得辞羁旅,无劳问......
  • 送李明府之任
    身为百里长,家宠五诸侯。含笑听猿狖,摇鞭望斗牛。梅花堪比雪,芳草不知秋。别后南风起,相思梦......
  • 新秋夜寄江右友人
    遥夜独不寐,寂寥蓬户中。河明五陵上,月满九门东。旧知亲友散,故园江海空。怀归正南望,此夕起......
  • 送谢夷甫宰馀姚县(馀姚,一作鄮县)
    君去方为宰,干戈尚未销。邑中残老小,乱后少官僚。廨宇经兵火,公田没海潮。到时应变俗,新政满......
  • 送万户曹之任扬州便归旧隐
    拟归云壑去,聊寄宦名中。俸禄资生事,文章实国风。听潮回楚浪,看月照隋宫。傥有登楼望,还应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