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送唐待制子方北使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2

送唐待制子方北使

宋代  梅尧臣  

王命来天外,阏氏坐帐中。
仪虽聘邻国,礼岂异和戎。
汉使方持节,胡人自带弓。
唯应沙漠凛,不减谏臣风。

送唐待制子方北使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送唐待制子方北使翻译及注释

《送唐待制子方北使》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王命来天外,
阏氏坐帐中。
仪虽聘邻国,
礼岂异和戎。
汉使方持节,
胡人自带弓。
唯应沙漠凛,
不减谏臣风。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送别唐代待制子方北使的场景。在这首诗中,王命派遣使者到天外的国家,方北使被派往边境地区,他的使命是与邻国进行外交交流。作者通过对不同文化和礼仪的对比,表达了对和平与谅解的渴望,以及对边境事务的关注。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不同文化和背景之间的冲突和交流。首句"王命来天外,阏氏坐帐中"表明了王命来自天外,而阏氏则坐在帐中,形成了天外和内地的对比。接下来的两句"仪虽聘邻国,礼岂异和戎",表达了即使是通过外交聘请邻国的使者,礼仪也不应该与戎狄异同,即不应该因为与边境国家接触而放弃自己的文化和礼仪。

接下来的两句"汉使方持节,胡人自带弓",通过描述使者的不同身份和背景,强调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汉使"代表中原文化,"胡人"代表边境民族,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标志物,象征着各自的文化和身份。

最后两句"唯应沙漠凛,不减谏臣风"表达了对边境地区的严峻环境的认识和对边境事务的重视。"沙漠凛"意味着严寒和荒凉,而"谏臣风"则象征着对国家的忠言逆耳。通过这两句诗,作者表达了边境事务的重要性和对边境地区的关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和环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和平与谅解的愿望,同时也强调了对国家边境事务的重视。它展示了梅尧臣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期望。

送唐待制子方北使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táng dài zhì zi fāng běi shǐ
送唐待制子方北使

wáng mìng lái tiān wài, yān zhī zuò zhàng zhōng.
王命来天外,阏氏坐帐中。
yí suī pìn lín guó, lǐ qǐ yì hé róng.
仪虽聘邻国,礼岂异和戎。
hàn shǐ fāng chí jié, hú rén zì dài gōng.
汉使方持节,胡人自带弓。
wéi yīng shā mò lǐn, bù jiǎn jiàn chén fēng.
唯应沙漠凛,不减谏臣风。


相关内容:

送途中舍监韶州钱监

送汤延赏秀才下第归

送昙颖上人往庐山

送苏子美

送孙尘之推官赴郓州


相关热词搜索:待制方北使
热文观察...
  • 送王判官同提点坑冶
    地虽不爱宝,利在与民共。务国不务民,傥有安得用。孟氏美王囿,其说久已诵。聊此陈薄言,忉怛不......
  • 送王乐道太丞应瀛州辟
    相如既击剑,仲宣亦从军。二人当其时,皆以能赋闻。韩公守武垣,迟兵若屯云。幄中欲寄画,才智莫......
  • 送王龙图源叔之襄阳
    忽惊车骑临,乃是荆州长。登堂语出处,陈事犹梦想。别逾二十年,相遇今始两。爵位异礼数,齿发可......
  • 送王巡检之定海
    休淬鸊鹈剑,休调鹊血弓。平时自壮大,何所立战功。得兵不满百,防寇沧海东。驾船如飞鹘,出入巨......
  • 送王判官之江阴军幙
    往时初渡江,颇爱江南美。谁知坐卧间,思及烟波里。絮逐{左鱼右此}鱼繁,豉添莼线紫。君行语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