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送梅处士归宁国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罗隐
2025-07-28

送梅处士归宁国

唐代  罗隐  

十五年前即别君,别时天下未纷纭。
乱罹且喜身俱在,存没那堪耳更闻。
良会谩劳悲曩迹,旧交谁去吊荒坟。
殷勤为谢逃名客,想望千秋岭上云。

送梅处士归宁国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送梅处士归宁国翻译及注释

《送梅处士归宁国》是唐代诗人罗隐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与梅处士分别十五年后再会的情景,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十五年前曾与君分别,当时天下尚未动荡纷争。
此刻虽然混乱中生存,存亡之忧难以忍受。
曾经的良好相会现已远去,旧友们何时去祭奠荒坟。
深感自己无谋逃避名利追求,思望着千秋岭上的孤雲。

整首诗以叙述的方式表现了诗人与梅处士离别十五年后再次相会的情景。诗人开始回忆起当初与梅处士别离的时刻,那时虽然天下尚未动荡不安,但随着时间的流转,现在的世界已经变得混乱不堪。诗人感到自身的存亡之忧无法抑制,更加迫切地渴望着旧友重新相聚,而那些已故的旧友们又何时前往祭拜逝去的坟墓呢?

此外,诗人还反省了自己曾经的选择和逃离都市的决定。他深感自己过去为了逃避名利追求而选择了隐居,现在思念着千秋岭上自由自在的孤雲,感慨万分。

该诗抒发了诗人对友情、岁月流转和个人抉择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逝去时光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期待。从整体感觉上,诗人渲染了诗情和诗思的融入,通过对友情和人生态度的思考,传递出了一种深沉、忧愁又让人不禁思考的意境。

送梅处士归宁国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méi chǔ shì guī níng guó
送梅处士归宁国

shí wǔ nián qián jí bié jūn, bié shí tiān xià wèi fēn yún.
十五年前即别君,别时天下未纷纭。
luàn lí qiě xǐ shēn jù zài,
乱罹且喜身俱在,
cún méi nà kān ěr gèng wén.
存没那堪耳更闻。
liáng huì mán láo bēi nǎng jī, jiù jiāo shuí qù diào huāng fén.
良会谩劳悲曩迹,旧交谁去吊荒坟。
yīn qín wèi xiè táo míng kè, xiǎng wàng qiān qiū lǐng shàng yún.
殷勤为谢逃名客,想望千秋岭上云。


相关内容:

奏捷西蜀题沱江驿

送朗州张员外

思归行(一作于濆诗)

秋夕对月

望夫石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句
    窗前远岫悬生碧,帘外残霞挂熟红。(见《语林》)...
  • 感旧
    剑佩孙弘阁,戈鋋太尉营。重言虚有位,孤立竟无成。丘陇笳箫咽,池台岁月平。此恩何以报,归处是......
  •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第五首一作偶怀)
    子仪不起浑瑊亡,西幸谁人从武皇。四海为家虽未远,九州多事竟难防。已闻旰食思真将,会待畋游致......
  • 越城待旦
    策策虚楼竹隔明,悲来展转向谁倾。天寒胡雁出万里,月落越鸡啼四更。为底朱颜成老色,看人青史上......
  • 寄苏拾遗(拾遗,许公之后,今犹居开元中旧第)
    早岁长杨赋,当年谏猎书。格高时辈伏,言数宦情疏。慷慨传丹桂,艰难保旧居。退朝观藁草,能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