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水亭秋日偶书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林逋
2025-07-21

水亭秋日偶书

宋代  林逋  

巾子峰乌臼树,微霜未落已先红。
凭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

水亭秋日偶书作者简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水亭秋日偶书翻译及注释

《水亭秋日偶书》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水亭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巾子峰乌臼树,
微霜未落已先红。
凭阑高看复低看,
半在石池波影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水亭秋日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的细节,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变幻。首句“巾子峰乌臼树”,描绘了水亭附近的山峰和参天的乌臼树,给人以高大、挺拔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微霜未落已先红”,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秋天的临近和树叶的变红,给人以秋意渐浓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凭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描绘了诗人站在水亭的栏杆上,一边仰望远方,一边低头观察石池中的波影。这种视角的变化,使诗人能够全面地欣赏到水亭周围的景色。同时,石池中的波影也给整个景色增添了一份动感和生机。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日水亭的美丽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林逋的诗歌才华和对自然的热爱。

水亭秋日偶书拼音读音参考

shuǐ tíng qiū rì ǒu shū
水亭秋日偶书

jīn zi fēng wū jiù shù, wēi shuāng wèi luò yǐ xiān hóng.
巾子峰乌臼树,微霜未落已先红。
píng lán gāo kàn fù dī kàn, bàn zài shí chí bō yǐng zhōng.
凭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


相关内容:

监郡太博惠酒及诗

寄玉梁施道士

寄宣城宗言姪

寄薛学士

寄吴肃秀才


相关热词搜索:水亭秋日
热文观察...
  • 水轩
    日于诗雅转沉迷,尤爱凭阑此构题。飘荡杨花春意晚,黄鹂飞过水东西。...
  • 送陈纵之无为军
    淮天时节少春寒,几蒂梅花雪欲残。水次军城囊剑入,雨馀村坞镫驴看。名缘未出知谁异,道为深穷却......
  • 送楚执中随侍入蜀
    严君将命之邛蜀,令子和家且侍行。洛汭好山归别业,江南芳草动离情。诗题寺壁云根润,书检松窗野......
  • 送大方师归金陵
    渺渺江天白鸟飞,石城秋色送僧归。长干古寺经行了,为到清凉看翠微。...
  • 送慈师北游
    郁郁蒲茸染水田,渡淮閒寄贾人船。知师一枕清秋梦,多为林间放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