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释闷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杜甫
2025-07-19

释闷

唐代  杜甫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
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胡城。
豺狼塞路人断绝。
烽火照夜尸纵横。
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
但恐诛求不改辙,闻道嬖孽能全生。
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

释闷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释闷翻译及注释

中文译文:
四海十年不解兵,
犬戎也再次来到咸京。
失去了道义,与出襄野无关,
扬鞭忽然就走过了胡城。
豺狼封锁了道路,人们断绝了联系,
烽火照亮了夜晚的尸体纵横。
天子也会感到厌倦奔走,
群臣固然思念和平。
只是担心除掉奸邪得不到改变,
听说宠臣之祸能够承受。
江边的老翁误判了局势,
他的眼睛昏暗,看不见风尘的清明。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杜甫的作品,诗人通过抒发自己对战乱和政治腐败的忧虑之情。诗中描绘了十年间国家内外的变故,描述了战乱导致的社会混乱和人民疾苦的景象。同时,诗人也表示对统治者的失望和对政治腐败的担忧,希望能够实现社会的和平与安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直接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战乱和政治腐败的不满和忧虑。通过描绘战乱的残酷场景,如豺狼塞路、烽火照夜等,诗人深刻地展现了战争带来的伤害和痛苦。诗中还提到了统治者的不作为和政治上的险恶,通过描述老翁的眼睛昏暗,诗人暗示了统治者对于社会真相的掩盖和人民的苦难的无视。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揭露和呼吁,反映了杜甫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和思考。

释闷拼音读音参考

shì mèn
释闷

sì hǎi shí nián bù jiě bīng, quǎn róng yě fù lín xián jīng.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
shī dào fēi guān chū xiāng yě,
失道非关出襄野,
yáng biān hū shì guò hú chéng.
扬鞭忽是过胡城。
chái láng sāi lù rén duàn jué.
豺狼塞路人断绝。
fēng huǒ zhào yè shī zòng héng.
烽火照夜尸纵横。
tiān zǐ yì yīng yàn bēn zǒu, qún gōng gù hé sī shēng píng.
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
dàn kǒng zhū qiú bù gǎi zhé,
但恐诛求不改辙,
wén dào bì niè néng quán shēng.
闻道嬖孽能全生。
jiāng biān lǎo wēng cuò liào shì, yǎn àn bú jiàn fēng chén qīng.
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


相关内容:

自平

冬狩行(时梓州刺史章彝兼侍御史留后东川)

发阆中

南池(在阆中县东南,即彭道将鱼池)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得昏字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贾至)
    九载一相逢,百年能几何。复为万里别,送子山之阿。白鹤久同林,潜鱼本同河。未知栖集期,衰老强......
  • 阆山歌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
  • 草堂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大将赴朝廷,群小起......
  • 水槛
    苍江多风飙,云雨昼夜飞。茅轩驾巨浪,焉得不低垂。游子久在外,门户无人持。高岸尚如谷,何伤浮......
  • 营屋
    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阴通积水内,高入浮云端。甚疑鬼物凭,不顾翦伐残。东偏若面势,户牖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