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十八日潮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陈师道
2025-07-25

十八日潮

宋代  陈师道  

千槌击鼓万人呼,一抹涛头百尺余。
明日潮来人不见,江边只有候潮鱼。

十八日潮作者简介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十八日潮翻译及注释

《十八日潮》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描绘了海潮涌动的壮丽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千槌击鼓万人呼,
一抹涛头百尺余。
明日潮来人不见,
江边只有候潮鱼。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十八日的海潮景象,以生动的形象展示了潮水的浩大和壮美。诗人描述了人们激动地击鼓呼喊的场景,形容潮头高耸的景象。然而,诗人也暗示了潮水的瞬息万变,明天再来时,人们可能无法再见到同样的景象,只有江边的渔民等待着潮水的到来,他们只能看到等待潮水的鱼儿。

赏析:
《十八日潮》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对比,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和人类的渺小。诗人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千槌击鼓、万人呼喊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潮水的声势和人们的兴奋。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明日潮来人不见的表达,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变幻无常。最后,诗人以江边候潮的渔民和鱼儿作为结尾,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以及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感悟。

十八日潮拼音读音参考

shí bā rì cháo
十八日潮

qiān chuí jī gǔ wàn rén hū, yī mǒ tāo tóu bǎi chǐ yú.
千槌击鼓万人呼,一抹涛头百尺余。
míng rì cháo lái rén bú jiàn, jiāng biān zhǐ yǒu hòu cháo yú.
明日潮来人不见,江边只有候潮鱼。


相关内容:

十八日潮

十八日潮

黄无悔挽词四首

黄无悔挽词四首

何郎中出黄公草书四首


相关热词搜索:十八日
热文观察...
  • 十八日潮
    江平石出涨沙浮,船阁平洲水断流。朝暮去来何日了,一杯谁与吊阳侯。...
  •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
    谢公中年後,畏与亲友别。数日怀抱恶,每笑冠缨绝。生有四方事,死当一语决。前笑今则悲,吾衰拟......
  •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
    吾友孙子实,爱学吾所畏。持身如处子,得句有余味。交欢艰难际,凛然见名谊。吾病卧里中,车马日......
  •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
    祁氏号外府,藏室多异书。自公有余力,一览意何如。为学虽日益,受益不受诬。正须高著眼,濠梁有......
  •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
    吾友张文潜,君行乃其里。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不知尘土中,奴椎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