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升仙桥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罗隐
2025-07-18

升仙桥

唐代  罗隐  

危梁枕路岐,驻马问前时。
价自友朋得,名因妇女知。
直须论运命,不得逞文词。
执戟君乡里,荣华竟若为。

升仙桥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升仙桥翻译及注释

《升仙桥》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一首诗,描述了诗人深思熟虑后选择追求崇高境界的志向和坚定决心。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危梁枕路岐,
驻马问前时。
价自友朋得,
名因妇女知。
直须论运命,
不得逞文词。
执戟君乡里,
荣华竟若为。

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人生选择的思考和决心。诗的开头写到诗人处在“危梁”上,枕着蜿蜒错综的道路岔口。他停下马问自己,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前进。诗人在人际关系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通过友情和交往得到了一定的社会地位。而他的名声则是得益于妇女对他的认同和赞赏。虽然他有一些成就,但是他认为自己不能只满足于这些表面上的荣誉和功名,还需要真正去探究自己的命运和命理。

诗的最后两句讲述了诗人要拿起战斗的武器回到自己的家乡,并承受着成功带来的荣华,并不居于人生的最终目标。这里“荣华竟若为”表示诗人对世俗的名利的看法和态度。

整首诗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崇高追求和对名利的不屑一顾。它表现出一种诗人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通过知己交游,女人的恩爱,得到一些社会认同,但仍然执著于追求更高的意义和境界,意味着作者不仅希望在社会上获得功名和地位,而是追求思想境界和人生意义。这首诗为我们传递了一种追求真理和追求自我超越的精神。

升仙桥拼音读音参考

shēng xiān qiáo
升仙桥

wēi liáng zhěn lù qí, zhù mǎ wèn qián shí.
危梁枕路岐,驻马问前时。
jià zì yǒu péng dé, míng yīn fù nǚ zhī.
价自友朋得,名因妇女知。
zhí xū lùn yùn mìng, bù dé chěng wén cí.
直须论运命,不得逞文词。
zhí jǐ jūn xiāng lǐ, róng huá jìng ruò wéi.
执戟君乡里,荣华竟若为。


相关内容:

许由庙

罗敷水

克复后登安国寺阁

即事

长安旅怀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所思(一作西上)
    西上青云未有期,东归沧海一何迟。酒阑梦觉不称意,花落月明空所思。长恐病侵多事日,可堪贫过少......
  • 变体诗(蔡宽夫《诗话
    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鸥鹭不嫌斜两岸,波涛欺得逆风船。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
  • 秋日汴河客舍酬友人(一作汴州客舍有酬)
    梁宋追游早岁同,偶然违别事皆空。年如流水催何急,道似危途动即穷。醉舞且欣连夜月,狂吟还聚上......
  • 遁迹
    遁迹知安住,沾襟欲奈何。朝廷犹礼乐,郡邑忍干戈。华马凭谁问,胡尘自此多。因思汉明帝,中夜忆......
  • 送顾云下第
    行行杯酒莫辞频,怨叹劳歌两未伸。汉帝后宫犹识字,楚王前殿更无人。年深旅舍衣裳敝,潮打村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