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上元夜适劝至西禅观灯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1

上元夜适劝至西禅观灯

宋代  苏辙  

三年不踏门前路,今夜仍看屋里灯。
照佛有余长自照,澄心无法便成澄。
追欢狂客去忘返,入定孤僧唤不譍。
更到西禅何所问,隔墙鱼鼓正登登。

上元夜适劝至西禅观灯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上元夜适劝至西禅观灯翻译及注释

《上元夜适劝至西禅观灯》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年不踏门前路,
今夜仍看屋里灯。
照佛有余长自照,
澄心无法便成澄。
追欢狂客去忘返,
入定孤僧唤不譍。
更到西禅何所问,
隔墙鱼鼓正登登。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上元夜到西禅观灯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佛法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人在自己长时间不离家的情况下,仍然通过灯光照耀下的佛像来反思自己的内心。他意识到,灯光可以照亮佛像,但是内心的清明和澄净却需要自己去修炼和实现。他观察到一些追求享乐的客人热衷于外界的欢乐而忘记了回归内心,而僧人们入定修行却无法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最后,他问道,在这个禅宗修行的地方,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去探求,而只听到分隔墙外传来的鱼鼓声,节奏有力地敲击着。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上元夜西禅观灯活动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灯光、佛像和内心的对比,表达了内心清明和澄净的重要性,认识到修行和觉悟需要通过自我努力来实现。他对追求享乐和忘记内心的人的批评,以及对僧人修行的赞美,体现了他对于内心修行和精神追求的认同。最后的鱼鼓声象征着禅宗修行的节奏和氛围,也呼应了整个诗词中的宁静和专注。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形象,传达了对于内心修行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和呼唤。

上元夜适劝至西禅观灯拼音读音参考

shàng yuán yè shì quàn zhì xī chán guān dēng
上元夜适劝至西禅观灯

sān nián bù tà mén qián lù, jīn yè réng kàn wū lǐ dēng.
三年不踏门前路,今夜仍看屋里灯。
zhào fú yǒu yú zhǎng zì zhào, chéng xīn wú fǎ biàn chéng chéng.
照佛有余长自照,澄心无法便成澄。
zhuī huān kuáng kè qù wàng fǎn, rù dìng gū sēng huàn bù yīng.
追欢狂客去忘返,入定孤僧唤不譍。
gèng dào xī chán hé suǒ wèn, gé qiáng yú gǔ zhèng dēng dēng.
更到西禅何所问,隔墙鱼鼓正登登。


相关内容:

上元前雪三绝句

上元前雪三绝句

上元前雪三绝句

上高鼻轩起亭二绝

三日上辛祈谷除日宿斋户部右曹元日赋三绝句


相关热词搜索:元夜
热文观察...
  • 十一月一日作
    昼短图书看不了,夜长鼓角睡难堪。老怀骚屑谁为伴,心地空虚成妄谈。酒少不妨邻叟共,病多赖有衲......
  • 食樱笋二首
    一旱经春草木焦,朱樱结子独盈条。盘中宛转明珠滑,舌上逡巡绛雪消。仰嗫佳人露犹湿,偷衔啼鸟语......
  • 食樱笋二首
    林竹抽萌不忍挑,谁家盈束伴晨樵。箨龙似欲号无罪,食客安知惜後凋。不愿盐梅调鼎味,姑从律吕应......
  • 试院唱酬十一首其八次前韵三首之二
    门前溪水似渔家,流浪江湖归未涯。邂逅高人来说法,支离枯木旋开花。诸生试罢书如积,剧县归时讼......
  • 舟中风雪五绝
    浊醪粗饭不成欢,白浪飞花雪作团。窗外时来一双鸭,沉浮笑我不禁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