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名句 >三年通籍更从军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24

三年通籍更从军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

出自:送庞签判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字数:7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古诗内容】
北都两去不辞勤,仕路论材况出群。
一相关藩尝负弩,三年通籍更从军
清谈犹得当时事,遗爱应从此日闻。
我忆荆溪山最乐,看君摩翮上青云。

三年通籍更从军翻译及注释

诗词:《送庞签判》

北都两去不辞勤,
仕路论材况出群。
一相关藩尝负弩,
三年通籍更从军。
清谈犹得当时事,
遗爱应从此日闻。
我忆荆溪山最乐,
看君摩翮上青云。

中文译文:

北方的都城两次离去都是出于忠勤之心,
在仕途上论才干,情况超出群众。
一位有关系的官员曾背负弓箭,
三年后通达政务,更选择从军。
闲谈仍然关注着时事,
留下的爱意将从今日开始传闻。
我回忆起在荆溪山最快乐的时光,
看着你摩挲羽翮向着青云飞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宋代写的《送庞签判》。诗中通过描绘庞签判的境遇和王安石对他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忠勤和才干的赞赏,以及对庞签判的送别和祝福。

诗的开头,描述了庞签判北上南下两次离开都是出于忠勤之心,不辞劳苦。庞签判在仕途上凭借自己的才干和能力脱颖而出,超越了一般的官员,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认可。

接下来,诗中提到庞签判曾经背负着弓箭,这象征着他有着军事背景或军事经历。三年后,他通达政务,又选择从军。这表明庞签判不仅在政务方面有出色的表现,还积极参与国家的军事事务。

下一段描述了庞签判与王安石的情谊。作者说庞签判在闲谈中仍然关注着时事,显示了他的学识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这也意味着庞签判对王安石的遗爱将会传承下去,从今以后会常常听到他的消息。

最后,诗人回忆起在荆溪山时最快乐的时光。这里的荆溪山可以理解为王安石的自己的境地。他希望庞签判能够摩挲羽翮,飞向更高的境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整首诗以送别庞签判为主题,通过对他的赞赏和祝福,表达了作者对忠勤、才干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三年通籍更从军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páng qiān pàn
送庞签判

běi dōu liǎng qù bù cí qín, shì lù lùn cái kuàng chū qún.
北都两去不辞勤,仕路论材况出群。
yī xiāng guān fān cháng fù nǔ, sān nián tōng jí gèng cóng jūn.
一相关藩尝负弩,三年通籍更从军。
qīng tán yóu dé dàng shí shì, yí ài yìng cóng cǐ rì wén.
清谈犹得当时事,遗爱应从此日闻。
wǒ yì jīng xī shān zuì lè, kàn jūn mó hé shàng qīng yún.
我忆荆溪山最乐,看君摩翮上青云。


相关内容:

清谈犹得当时事

一相关藩尝负弩

北都两去不辞勤

仕路论材况出群

方看一鹗在秋天


相关热词搜索:三年通籍更从军
热文观察...
  • 遗爱应从此日闻
    北都两去不辞勤,仕路论材况出群。一相关藩尝负弩,三年通籍更从军。清谈犹得当时事,遗爱应从此......
  • 看君摩翮上青云
    北都两去不辞勤,仕路论材况出群。一相关藩尝负弩,三年通籍更从军。清谈犹得当时事,遗爱应从此......
  • 我忆荆溪山最乐
    北都两去不辞勤,仕路论材况出群。一相关藩尝负弩,三年通籍更从军。清谈犹得当时事,遗爱应从此......
  • 白笔岂知权可畏
    诏取名郎入宪台,此时方急济时才。圣聪应已虚心待,奸党宁无侧目猜。白笔岂知权可畏,皁囊还请上......
  • 皁囊还请上亲开
    诏取名郎入宪台,此时方急济时才。圣聪应已虚心待,奸党宁无侧目猜。白笔岂知权可畏,皁囊还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