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鹊桥仙(巧夕)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翁元龙
2025-07-25

鹊桥仙(巧夕)

宋代  翁元龙  

鹊桥仙  

天长地久,风流云散,惟有离情无算。
从分金镜不成圆,到此夜、年年一半。
轻罗暗纲,蛛丝得意,多似妆楼针线。
晓看玉砌淡无痕,但吹落、梧桐几片。

鹊桥仙(巧夕)作者简介

翁元龙字时可,号处静,句章(一作四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嘉熙初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不可考。他是大词家吴文英之兄,亦工词,杜成之评为“如絮浮水,如荷湿露,萦旋流转,似沾非着”。所作今存花草粹编中者一首,绝妙好词中者五首。

鹊桥仙(巧夕)翻译及注释

鹊桥仙(巧夕) 作者:翁元龙

天长地久,风流云散,惟有离情无算。
尽管珍宝不能完全圆满,至少每年的这个夜晚,世间情感的分离都有一半得到圆满。
轻巧的绸缎纵横交错,犹如蛛丝匠心,多像楼阁上的绣花线。
清晨中,只能看到墙上淡淡的纹路,惟有风吹落,梧桐树上几片凋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元龙创作的《鹊桥仙》之一,描述的是七夕当晚的离别情景。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传说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夜,可以在一座鹊桥上相见一次。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意境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诗中的“天长地久,风流云散”,指世事变迁无常,唯有情感的离别是没有法子计算和预测的。作者借用“分金镜不成圆”一句,暗示尽管分离带来了痛苦,但至少在七夕这个特殊的夜晚,牛郎织女可以在鹊桥上相会。

接下来的描写细腻而精巧,通过轻巧的绸缎和蜘蛛的细丝来比喻情感的交错和纠缠。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楼阁上的绣花线,暗示男女之间的爱情如细腻的线缝,需要经过细心的打扮和修饰。

最后,作者以梧桐树上几片凋零来象征离别的痛苦。清晨时分,只能看到淡淡的纹路,但当风吹落时,才能看到几片凋零的梧桐叶。这里既表达了梧桐叶的凋零,也暗示了留下的人的无奈和寂寞。

这首诗以精细独特的描写展示了离别的伤感和思念的情景。通过贴近生活的细节描绘,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对离别的真实感受和深情厚意。同时,通过对鸟桥传说的借用和象征的手法,让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寓意和情感共鸣。

鹊桥仙(巧夕)拼音读音参考

què qiáo xiān qiǎo xī
鹊桥仙(巧夕)

tiān cháng dì jiǔ, fēng liú yún sàn, wéi yǒu lí qíng wú suàn.
天长地久,风流云散,惟有离情无算。
cóng fēn jīn jìng bù chéng yuán, dào cǐ yè nián nián yī bàn.
从分金镜不成圆,到此夜、年年一半。
qīng luó àn gāng, zhū sī dé yì, duō shì zhuāng lóu zhēn xiàn.
轻罗暗纲,蛛丝得意,多似妆楼针线。
xiǎo kàn yù qì dàn wú hén, dàn chuī luò wú tóng jǐ piàn.
晓看玉砌淡无痕,但吹落、梧桐几片。


相关内容:

蓦山溪

望江南

缺调名

水龙吟(寿郑尉,集郑姓事)

清夜游(越调)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南乡子
    生甲更生庚。此是丹头切要明。药嫩采来归土釜,前烹。文赋刚柔次第行。片饷结丹成。沐浴防危更守......
  • 括酹江月
    诸公台省,问先生何事,冷官如许。甲第纷纷梁肉厌,应怪先生无此。道出羲皇,才过屈宋,空有名垂......
  • 望江南
    玄珠降,丹窟在中宫。九候息调重九数,赤波或进太阳东。心肾遂交通。逢六变,重六息阴功。火自海......
  • 西江月(再游龙隐岩,追和陶商翁韵)
    碧洞青崖著雨,红泉白石生寒。朅来十月九湖山。人笑元郎太漫。绝壑偏宜叠鼓,夕阳休唤归鞍。兹游......
  • 沁园春(凤山出二宠姬歌余词)
    夜来斗庵,左顾绿云,右盼素娥。好态浓意远,随宜梳洗,轻轻莲步,艳艳秋波。妒宠争妍,娇痴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