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王勃
2025-07-19

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

唐代  王勃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
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
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
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翻译及注释

诗词的中文译文:

《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
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
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
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勃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应该是在仙游观赠送给一位道士。诗人通过描写景色原本质朴却又富有神秘感的仙游观,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和祥和。

在第一联中,诗人描述了仙游观的庭院和宫殿,用“石图分帝宇”形容庭院中宛如分割着皇帝的宇宙之图,而“银牒洞灵宫”则让人想到了灵异的仙境。

接下来,诗人在第二联中,描述了仙游观中别开生面的丹房和茅庐。诗人以“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来形容仙游观内的丹房和茅庐,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

第三联描绘了仙游观内晃动的雾气、空洞的玉坛,给人一种虚幻和空灵的感觉。

第四联中,诗人写了野花常常沾满露水,山叶在风中自然吟唱,凸显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机。

最后,诗人将林中泉水和明亮的月光与诗和酒、故友相联系,表达了与友人一同欣赏自然美,共享诗酒的愿望。

最后两句“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表达了诗人愿望在仙游观中获得更高的境界,实现自己的诗篇和人生的升华。

这首诗词以其精致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和友情的赞美和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仙游观的景物和情感,诗人使读者仿佛能够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拼音读音参考

qiū rì xiān yóu guān zèng dào shì yī zuò luò bīn wáng shī
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

shí tú fēn dì yǔ, yín dié dòng líng gōng.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
huí dān yíng xiù shì, fù cuì shàng yán lóng.
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wù nóng jīn zào jìng, yún àn yù tán kōng.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
yě huā cháng pěng lù, shān yè zì yín fēng.
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lín quán míng yuè zài, shī jiǔ gù rén tóng.
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
dài yú féng shí suǐ, cóng ěr mìng fēi hóng.
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相关内容:

玩郡斋海榴

别刘谞

赠刘蓝田(一作卢象诗)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秋山夕兴
    山月松筱下,月明山景鲜。聊为高秋酌,复此清夜弦。晤语方获志,栖心亦弥年。尚言兴未逸,更理逍......
  • 奉和圣制次琼岳应制
    东幸从人望,西巡顺物回。云收二华出,天转五星来。十月农初罢,三驱礼复开。更看琼岳上,佳气接......
  • 奉别长史庾公太守徐公应召
    烈风起江汉,白浪忽如山。方伯骤勤王,杞人亦忧天。酆镐顷霾晦,云龙召我贤。车骑北艰苦,艅艎西......
  • 宿莹公禅房闻梵
    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钟漏稀。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
  • 疑梦
    莫惊宠辱空忧喜,莫计恩雠浪苦辛。黄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