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秋露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19

秋露

宋代  王安石  

日月凋何急,荒庭露送秋。
初疑宿雨泫,稍怪晓霜稠。
旷野将驰猎,华堂已御裘。
空令半夜鹤,抱此一端愁。

秋露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露翻译及注释

诗词:《秋露》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日月凋何急,荒庭露送秋。
初疑宿雨泫,稍怪晓霜稠。
旷野将驰猎,华堂已御裘。
空令半夜鹤,抱此一端愁。

中文译文:
太阳和月亮渐渐衰落,凋谢的急迫,庭院荒凉中的露水送来秋天。
一开始以为是昨晚的雨珠,稍觉奇怪,因为清晨的霜已经凝结得浓稠。
广阔的野外将要举行狩猎,华丽的堂室里已经穿上厚重的皮袍。
只有孤零零的鹤在半夜中啼鸣,抱着一丝忧愁。

诗意:
王安石的《秋露》描绘了秋季的景象以及人们对于季节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描写太阳和月亮的凋谢,庭院中的露水,以及晨间的霜,展现了秋天的到来。作者将狩猎的场景与华丽的堂室对比,突出了自然与人文的对立。最后,孤零的鹤的鸣叫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忧愁和孤独。

赏析:
《秋露》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于季节变迁和人生沧桑的感慨。诗中运用了景物描写,通过日月凋谢、荒庭露水、晓霜稠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特征,给读者带来了浓厚的秋意。同时,作者以旷野和华堂、鹤的孤独与愁绪的对比,反映了自然与人文、荒凉与繁华之间的冲突。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岁月流转和人事更迭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生命中的孤独和忧愁的感慨。通过简练而精炼的语言,使读者在寥寥数语中感受到秋季带来的凄凉与深情。

秋露拼音读音参考

qiū lù
秋露

rì yuè diāo hé jí, huāng tíng lù sòng qiū.
日月凋何急,荒庭露送秋。
chū yí sù yǔ xuàn, shāo guài xiǎo shuāng chóu.
初疑宿雨泫,稍怪晓霜稠。
kuàng yě jiāng chí liè, huá táng yǐ yù qiú.
旷野将驰猎,华堂已御裘。
kōng lìng bàn yè hè, bào cǐ yī duān chóu.
空令半夜鹤,抱此一端愁。


相关内容:

庆老堂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010

老人行

梦张剑州

解使事泊棠阴时三弟皆在京师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秋露
热文观察...
  • 秋梁公陶渊明俱为彭泽令至今有庙在焉刁景纯
    梁公壮节就夔魖,陶令清身托酒徒。政在房陵成底事,年称甲子亦何须。江山彭泽空遗像,岁月柴桑失......
  • 秋热
    火腾为虐不可摧,屋窄无所逃吾骸。织芦编竹继檐宇,架以松栎之条枚。岂惟宾至得清坐,因有余地苏......
  • 秋日不可见
    秋日不可见,林端但余黄,杖藜思平野,俛仰畏无光。栗栗涧谷风,吹我衣与裳。娟娟空山月,照我冠......
  • 秋日在梧桐
    秋日在梧桐,转阴如急毂。冥冥蔽中庭,下视今可暴。高蝉不复嘒,稍得寒鸦宿。百绕有衰翁,行歌待......
  • 秋枝如残人
    秋枝如残人,颜色先憔悴。微寒吹已空,性命一何脆。宁当记畴昔,葩叶相妩媚。岁行谁使然,好杀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