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清平乐(寿道夫)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辛弃疾
2025-07-26

清平乐(寿道夫)

宋代  辛弃疾  

清平乐  

此身长健。
还却功名愿。
枉读平生三万卷。
满酌金杯听劝。
男儿玉带金鱼。
能消几许诗书。
料得今宵醉也,两行红袖争扶。

清平乐(寿道夫)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清平乐(寿道夫)翻译及注释

《清平乐(寿道夫)》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此身长健。还却功名愿。
枉读平生三万卷。满酌金杯听劝。
男儿玉带金鱼。能消几许诗书。
料得今宵醉也,两行红袖争扶。

诗意:
这个身体健康,却放弃了功名的追求。
虽然白白读过三万卷书,却满杯酒听从劝告。
作为一个男儿,有着玉带金鱼的风采,能够抛却多少诗书。
料想今晚必然陶醉,两行红袖争相搀扶。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辛弃疾对于功名和享乐的态度。诗中的"此身长健"表明诗人身体康健,追求安逸平和的生活。他宁愿放弃功名,不再追求名利,而是满饮金杯,放松享受。"男儿玉带金鱼"形容辛弃疾作为一个有才华和品位的男子,能够抛却繁琐的诗书知识。最后两句"料得今宵醉也,两行红袖争扶"表达了诗人对今晚陶醉的预感,同时也展现了红袖女子的温柔和关怀。

整首诗词以自嘲和豪放的口吻表达了辛弃疾对于功名和文学的疲倦与抛弃,强调了享受人生、追求自由和快乐的态度。这种豪放不羁的情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辛弃疾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描写,辛弃疾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真实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豪放不羁、追求自由的艺术享受。

清平乐(寿道夫)拼音读音参考

qīng píng lè shòu dào fū
清平乐(寿道夫)

cǐ shēn cháng jiàn.
此身长健。
hái què gōng míng yuàn.
还却功名愿。
wǎng dú píng shēng sān wàn juǎn.
枉读平生三万卷。
mǎn zhuó jīn bēi tīng quàn.
满酌金杯听劝。
nán ér yù dài jīn yú.
男儿玉带金鱼。
néng xiāo jǐ xǔ shī shū.
能消几许诗书。
liào dé jīn xiāo zuì yě, liǎng xíng hóng xiù zhēng fú.
料得今宵醉也,两行红袖争扶。


相关内容:

霜天晓角(霜夜小酌)

临江仙(上祝丞)

青玉案(残春)

南歌子(暮春值雨)

好事近(同茶漕二使者登大慈寺楼,次前韵)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洞仙歌(残秋)
    黄花满地,庭院重阳后,天气凄清透襟袖。动离情、最苦旅馆萧条,那堪更、风剪凋零飞柳。临岐曾执......
  • 浣溪沙(春暮)
    柳老抛绵春已深。夹衣初试晓寒轻。别离无奈此时情。先自愁怀容易感,不堪闻底子规声。西楼料得数......
  • 蓦山溪(遣怀)
    无非无是。好个闲居士。衣食不求人,又识得、三文两字。不贪不伪,一味乐天真,三径里。四时花,......
  • 鹧鸪天(供寿欧阳景明)
    送了春归雨未收。雨肥梅子满枝头。心知办此和羹品,正为和羹国手谋。_两荚,岁千秋。崧高神气禀......
  • 胜胜慢(草词)
    浓芳满地,秀色连天,和烟带雨萋萋。几许芳心,还解报得春晖。当时谢郎梦里,似殷勤、传与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