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清平乐(石榴)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刘辰翁
2025-07-22

清平乐(石榴)

宋代  刘辰翁  

寒食节  习俗  

深红半面。
一似墙头见。
草树池塘青一片。
独倚阑干几遍。
更谁绛袖朱唇。
火云相对英英。
笑杀牡丹正午,离披不任看承。

清平乐(石榴)作者简介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清平乐(石榴)翻译及注释

《清平乐(石榴)》是宋代刘辰翁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以及对其诗意和赏析的解析:

深红半面。一似墙头见。
草树池塘青一片。独倚阑干几遍。
更谁绛袖朱唇。火云相对英英。
笑杀牡丹正午,离披不任看承。

译文:
石榴深红如血,仿佛挂在墙头。
草木和池塘一片青翠,我独自倚着栏杆多次凝望。
那个穿着红袖、红唇的人是谁?如同火云般明亮照人。
她的笑容像刺杀了牡丹花的正午,红颜离披,不受拘束地展示出来。

诗意和赏析:
《清平乐(石榴)》以石榴为主题,通过描绘石榴的深红色和鲜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石榴是一种色彩鲜艳、充满生命力的水果,象征着繁荣、欢乐和富饶。诗中的石榴通过其深红如血的颜色和生机盎然的形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生命力的感受。

诗词的第二句描述了草木和池塘的青翠景色,与石榴的鲜艳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独自倚着栏杆,多次凝望,表达了对美景的深深喜爱和沉醉其中的心情。

第三句中的“绛袖朱唇”描绘了一个身着红衣、红唇娇艳的女子,她的形象与石榴的鲜红色彩相呼应,增加了诗词的艳丽色彩。她的笑容明亮而灿烂,如同火云般耀眼夺目。

最后两句以“笑杀牡丹正午,离披不任看承”来表达作者对这个美丽女子的赞美。她的笑容如此灿烂,以至于能够让花朵在正午时分失去色彩的鲜艳,而她的容貌不受拘束,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

整首诗词以石榴作为意象,通过对石榴的描绘以及与其他景物和人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美景和美人的赞美之情,展示了石榴的鲜艳和女子的美丽之处。这首诗词以其绚丽的色彩和生动的描写,给人以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渴望。

清平乐(石榴)拼音读音参考

qīng píng lè shí liú
清平乐(石榴)

shēn hóng bàn miàn.
深红半面。
yī sì qiáng tóu jiàn.
一似墙头见。
cǎo shù chí táng qīng yī piàn.
草树池塘青一片。
dú yǐ lán gān jǐ biàn.
独倚阑干几遍。
gèng shuí jiàng xiù zhū chún.
更谁绛袖朱唇。
huǒ yún xiāng duì yīng yīng.
火云相对英英。
xiào shā mǔ dān zhèng wǔ, lí pī bù rèn kàn chéng.
笑杀牡丹正午,离披不任看承。


相关内容:

贺新郎(题扬州琼花观)

减字木兰花(乙亥上元)

欸乃词(赠渔父刘四)

江城梅花引(辛巳洪都上元)

南楼令(次陈君衡韵)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霜天晓角(初春即事)
    柳梢欲雪。十里烟明灭。曲曲阑干转影,教人忆、夜来月。家人相对说。灯花还又结。冻雨村村□鼓,......
  • 鹧鸪天(赠妓)
    暖逼酥枝渐渐融。双飞谁识蝶雌雄。歌声已逐行云去,花片偏来酒盏中。眉月冷,画楼空。酒阑犹未见......
  • 浣溪沙
    不下珠帘怕燕瞋。旋移芳槛引流莺。春光却早又中分。杏火无烟然绿暗,梨云如雪冷清明。冶游天气冶......
  • 临江仙(晓晴)
    海日轻红通似脸,小窗明丽新晴。满怀著甚是真情。不知春睡美,为爱晓寒轻。说似吴山楼万叠,雪销......
  • 水龙吟(次张斗南韵)
    舞红轻带愁飞,宝鞯暗忆章台路。吟香醉雨,吹箫门巷,飘梭院宇。立尽残阳,眼迷睛树,梦随风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