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木兰花诗意和翻译_元代诗人刘因
2025-07-21

木兰花

元代  刘因  

木兰花  

锦云十里川妃供。
一棹晚凉风款送。
只愁无处着清香,满载月明船已重。
冰壶水鉴元空洞。
天意似嫌红翠拥。
并教风露入吟尊,不惜秋光浑减

木兰花作者简介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木兰花翻译及注释

诗词:《木兰花·锦云十里川妃供》
朝代:元代
作者:刘因

锦云十里川妃供,
一棹晚凉风款送。
只愁无处着清香,
满载月明船已重。

冰壶水鉴元空洞,
天意似嫌红翠拥。
并教风露入吟尊,
不惜秋光浑减。

中文译文:

木兰花绣成的锦云,长长的川妃供奉,
夜晚凉风轻轻吹送。
只是担心无处散发清香,
满载着月明的船已经沉重。

冰壶里的水像镜子一样空洞,
仿佛天意不喜欢红色和翠绿相互拥挤。
还让风露进入吟酒的尊杯,
不计秋光的损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诗人刘因笔下的木兰花景象,并融入了一些意境和感慨。

首先,诗人以锦云十里川妃供为题,让人联想到一幅绚丽多彩的景象,形容了木兰花的美丽和瑰丽。锦云象征着绚烂的云彩,十里川妃供则表达了对美景的供奉和赞美。

接着,诗人写到晚上凉风吹拂,给人以清凉和舒适的感觉,暗示了诗人的情感和思绪。

然而,诗人表达了担忧之情,他担心木兰花的香气无法散发出去,因为满载着月明的船已经沉重,可能无法承载更多的花香。

接下来,诗人以冰壶水鉴为比喻,形容了水面的空洞和虚幻。他认为天意仿佛不喜欢红色和翠绿的交织,暗示了世事无常、命运多变的哲理。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光的珍惜和不舍。他说风露可以进入吟酒的尊杯,不计较秋光的减少。这里的秋光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时光流逝和岁月的减少,诗人愿意在有限的时光中尽情享受。

整首诗以木兰花的景象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同时,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诗人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木兰花拼音读音参考

mù lán huā
木兰花

jǐn yún shí lǐ chuān fēi gōng.
锦云十里川妃供。
yī zhào wǎn liáng fēng kuǎn sòng.
一棹晚凉风款送。
zhǐ chóu wú chǔ zhe qīng xiāng, mǎn zài yuè míng chuán yǐ zhòng.
只愁无处着清香,满载月明船已重。
bīng hú shuǐ jiàn yuán kōng dòng.
冰壶水鉴元空洞。
tiān yì shì xián hóng cuì yōng.
天意似嫌红翠拥。
bìng jiào fēng lù rù yín zūn, bù xī qiū guāng hún jiǎn
并教风露入吟尊,不惜秋光浑减


相关内容:

木兰花

木兰花

水调歌头 同诸公饮王丈利夫饮山亭,索赋长

念奴娇 饮山亭月夕

念奴娇 忆仲良


相关热词搜索:木兰花
热文观察...
  • 菩萨蛮 饮山亭感旧
    种花人去花应道。花枝正好人先老。一笑问花枝。花枝得几时。人生行乐耳。今古都如此。急欲醉莓苔......
  • 摸鱼儿 次韵庐疏齐宪使题岁寒亭 此首下原附
    问疏斋、湘中朱凤,何如江上鹦鹉。波寒木落人千里,客里与谁同住。茅屋趣。吾自爱吾亭,更爱参天......
  • 临江仙 饯拜都御史
    海北天南千万里,绣衣霄汉乘骢。飞来黄鹤喜相逢。清霜鹦鹉月,寒食牡丹风。仙阙晓班催玉笋,马蹄......
  • 木兰花慢 寿胡涧泉
    耆英图画里,笙鹤拥,地行仙。是曾识旧家,南宫礼乐,绫*春筵。梅南早迎辔,凛霜威、风裁肃蛮烟......
  • 满江红 送陈正义绣使将指江闽
    楚甸春浓,早重染、甘棠旧绿。天又念,海深江阔,达聪明目。汉使只今应遣十,周官自古须廉六。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