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明月引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卢照邻
2025-07-19

明月引

唐代  卢照邻  

明月引  

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
浮云卷霭,明月流光。
荆南兮赵北,碣石兮潇湘。
澄清规于万里,照离思于千行。
横桂枝于西第,绕菱花于北堂。
高楼思妇,飞盖君王。
文姬绝域,侍子他乡。
见胡鞍之似练,知汉剑之如霜。
试登高而骋目,莫不变而回肠。

明月引作者简介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明月引翻译及注释

《明月引》

洞庭波起,鸿雁飞舞,
风吹瑟瑟,大地苍茫。
浮云滚滚,明月光芒。
荆南赵北,碣石潇湘。
清澈的水规模延展万里,
明亮的月光映照离别的思念千行。
悬桂枝于宫殿西侧,
绕菱花于北堂。
高楼上思念的妇人,
飞盖下的君王。
文姬远在他乡,
侍子在陌生之地。
看到匈奴的鞍子犹如练银,
知道汉剑似霜一般锋利。
试登高台展望遥远的景色,
无不心生变化,内心颇为感慨。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以洞庭湖的景色为背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畔的景色。一方面,描绘了波光粼粼的湖面和雁群的飞舞;另一方面,以明亮的月光和浮云为衬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人生变化的思考。

中文译文:
洞庭湖的波浪起起伏伏,鸿雁在空中翱翔,
风吹拂着,大地荒凉苍茫。
浮云卷起,明亮的月光流淌。
荆南和赵北,碣石与潇湘。
湖水清澈延伸到千里,
明月照耀着离别的思念万般。
在宫殿的西侧悬挂着桂枝,
北堂周围围绕着盛开的菱花。
高楼之上思念的妇人,
飞盖之下是王者的身影。
文姬远在异地,
侍子在他乡。
看到匈奴的鞍子像练银般光亮,
了解汉剑锋利如霜。
试登高台饱览风景,
每个景色都让人心生变化,感触颇多。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洞庭湖的景色,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和对人生变化的感慨。同时,诗歌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使诗意更加深入人心,使人对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思考有更深的感悟。

明月引拼音读音参考

míng yuè yǐn
明月引

dòng tíng bō qǐ xī hóng yàn xiáng, fēng sè sè xī yě cāng cāng.
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
fú yún juǎn ǎi, míng yuè liú guāng.
浮云卷霭,明月流光。
jīng nán xī zhào běi, jié shí xī xiāo xiāng.
荆南兮赵北,碣石兮潇湘。
chéng qīng guī yú wàn lǐ, zhào lí sī yú qiān xíng.
澄清规于万里,照离思于千行。
héng guì zhī yú xī dì,
横桂枝于西第,
rào líng huā yú běi táng.
绕菱花于北堂。
gāo lóu sī fù, fēi gài jūn wáng.
高楼思妇,飞盖君王。
wén jī jué yù, shì zi tā xiāng.
文姬绝域,侍子他乡。
jiàn hú ān zhī shì liàn, zhī hàn jiàn zhī rú shuāng.
见胡鞍之似练,知汉剑之如霜。
shì dēng gāo ér chěng mù, mò bù biàn ér huí cháng.
试登高而骋目,莫不变而回肠。


相关内容:

洞仙歌

醉蓬莱·夷则商七夕和方南山

相和歌辞·采莲曲

念奴娇

沁园春(赠陈用明)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摸鱼儿(甲午送春)
    又非他、今年晴少,海棠也恁空过。清赢欲与花同梦,不似蝶深深卧。春怜我。我又自、怜伊不见侬赓......
  • 西湖杂诗五首
    其一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其二画罗纨扇总如云,细......
  • 摸鱼儿(寿贾师宪)
    指庭前、翠云金雨。霏霏香满仙宇。一清透彻浑无底,秋水也无流处。君试数。此样襟怀,顿得乾坤住......
  • 踏莎行(雨中观海棠)
    命薄佳人,情钟我辈。海棠开后心如碎。斜风细雨不曾晴,倚阑滴尽胭脂泪。恨不能开,开时又背。春......
  • 踏莎行
    江阔天低,楼高思迥。春烟蘸淡如秋景。今年芳草去年愁,分明又报明年信。燕子还来,归期未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