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皮日休
2025-07-23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

唐代  皮日休  

圆于玉柱滑于龙,来自衡阳彩翠中。
拂润恐飞清夏雨,叩虚疑贮碧湘风。
大胜书客裁成柬,颇赛谿翁截作筒。
从此角巾因尔戴,俗人相访若为通。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作者简介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翻译及注释

诗词的中文译文:

圆在玉柱滑在龙,
来自衡阳彩翠中。
拂润恐飞清夏雨,
叩虚疑贮碧湘风。
大胜书客裁成柬,
颇赛谿翁截作筒。
从此角巾因尔戴,
俗人相访若为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皮日休写给鲁望的一首诗,题目是《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的形象,形容竹子圆滑如玉柱,滑动如龙游动。他说这把竹夹来自衡阳的彩翠之中,衡阳地方盛产竹子,以器用的手艺制作各种竹制品,而这把竹夹在制作过程中显得尤为精致。

然后诗人用轻盈的笔调描述竹夹拂动时的声音,担心自己一触摸到它,就像轻柔的夏雨一样飞溅开来,也担心其中可能贮藏着湘江的碧风。

接着,诗人把竹夹比作书柬,表示它的价值不言而喻。同时,诗人表示这把竹夹与传说中的谿翁截作的竹筒一样宝贵,谿翁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神仙,据说他削竹做成竹筒,可以存放灵丹妙药。这样的比喻既凸显了竹夹的珍贵,又带出了传说中的神秘色彩。

最后,诗人说从此时起,佩戴着这把竹夹的角巾,仿佛像有了某些通神的本领一样,俗人们纷纷前来拜访。这是对竹夹的神奇力量的描写,也是诗人虚构的一个情景。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神话的脉络,表达了诗人对竹夹的赞美和对神秘力量的向往,展现了唐代豪放洒脱的风格。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拼音读音参考

lǔ wàng yǐ zhú jiā xī jiàn jì, yīn cì yùn chóu xiè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

yuán yú yù zhù huá yú lóng, lái zì héng yáng cǎi cuì zhōng.
圆于玉柱滑于龙,来自衡阳彩翠中。
fú rùn kǒng fēi qīng xià yǔ,
拂润恐飞清夏雨,
kòu xū yí zhù bì xiāng fēng.
叩虚疑贮碧湘风。
dà shèng shū kè cái chéng jiǎn, pō sài xī wēng jié zuò tǒng.
大胜书客裁成柬,颇赛谿翁截作筒。
cóng cǐ jiǎo jīn yīn ěr dài, sú rén xiāng fǎng ruò wéi tōng.
从此角巾因尔戴,俗人相访若为通。


相关内容:

奉和袭美公斋四咏次韵·小松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崦里

寄滑州李副使员外

奉酬鲁望夏日四声四首·平入声

和袭美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三首次韵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奉和袭美开元寺客省早景即事次韵
    日上罘罳叠影红,一声清梵万缘空。褵褷满地贝多雪,料峭入楼于阗风。水榭初抽寥泬思,作窗犹挂梦......
  • 奉和鲁望新夏东郊闲泛
    水物轻明淡似秋,多情才子倚兰舟。碧莎裳下携诗草,黄篾楼中挂酒篘.莲叶蘸波初转棹,鱼儿簇饵未谙......
  • 村中晚望
    抱杖柴门立,江村日易斜。雁寒犹忆侣,人病更离家。短鬓看成雪,双眸旧有花。何须万里外,即此是......
  • 奉和袭美寄琼州杨舍人
    明时非罪谪何偏,鵩鸟巢南更数千。酒满椰杯消毒雾,风随蕉叶下泷船。人多药户生狂蛊,吏有珠官出......
  • 秋赋有期因寄袭美(时将主试贡士)
    云似无心水似闲,忽思名在贡书间。烟霞鹿弁聊悬著,邻里渔舠暂解还。文草病来犹满箧,药苗衰后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