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六月十七日十八日大雨闻贼欲降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方回
2025-07-18

六月十七日十八日大雨闻贼欲降

宋代  方回  

谁遣青天变漏天,人閒无复有平田。
女娲链石端何物,子产禜龙未必然。
死徒衔冤终不雪,生存忍饿更堪怜。
腐儒自笑穷今极,旬月曾无一醉眠。

六月十七日十八日大雨闻贼欲降翻译及注释

《六月十七日十八日大雨闻贼欲降》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谁使晴朗的天空变成了倾盆大雨,人们的生活再也没有了平静的田地。女娲的石链究竟是什么东西,子产也未必能够准确预测龙的祥瑞。为正义而牺牲的人们的冤魂依然无法得到昭雪,而那些活着的人们忍受着饥饿,更令人怜悯。墨守成规的儒者自嘲自己的现状已经到达了极致,而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甚至没有一次陶醉而入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苦难与困境的时代。作者以大雨暗喻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寓意着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和不平静之中。诗中提到女娲的石链和子产的龙预言,暗示着人们对于未来的渴望和求知的追求,但也暗示着未来的变数和不确定性。

诗中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冤屈。死去的人们无法得到冤情昭雪,而那些生存下来的人们则忍受着饥饿和苦痛,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的苦难。诗句"死徒衔冤终不雪,生存忍饿更堪怜"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道悲剧的关切和同情。

诗中还涉及到时代的困境和人们的境遇。腐朽的儒者被描绘为对现状绝望并自嘲的形象,他们的境遇象征着整个时代的困顿和无奈。诗句"腐儒自笑穷今极,旬月曾无一醉眠"展现了儒者们的无望和迷茫。

方回通过描绘社会的动荡、人们的苦难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表达了对时代现状的关切和思考。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对社会现状的描述和对人们命运的思考,传递出一种深深的忧愁和悲凉的情感,引发读者对于社会和人生的反思。

六月十七日十八日大雨闻贼欲降拼音读音参考

liù yuè shí qī rì shí bā rì dà yǔ wén zéi yù jiàng
六月十七日十八日大雨闻贼欲降

shuí qiǎn qīng tiān biàn lòu tiān, rén xián wú fù yǒu píng tián.
谁遣青天变漏天,人閒无复有平田。
nǚ wā liàn shí duān hé wù, zǐ chǎn yǒng lóng wèi bì rán.
女娲链石端何物,子产禜龙未必然。
sǐ tú xián yuān zhōng bù xuě, shēng cún rěn è gèng kān lián.
死徒衔冤终不雪,生存忍饿更堪怜。
fǔ rú zì xiào qióng jīn jí, xún yuè céng wú yī zuì mián.
腐儒自笑穷今极,旬月曾无一醉眠。


相关内容:

梅魂次周斐然韵

六月二十八日立秋

刘元煇来三首

刘子华儒吏

刘元煇来三首


相关热词搜索:十七日十八日大雨六月
热文观察...
  • 送陈正之三首
    老笔文无害,升堂指顾间。才高心每恕,事遽色常閒。棋局消长晝,诗囊括好山。去时似来日,添得令......
  • 送陈正之三首
    婉画循中道,廉名集美誉。只知能解事,元为饱看书。用法何庸尽,颁条本自疏。酂侯端许继,不问吐......
  • 送陈正之三首
    昔在东原北,高唐一再行。金书儒庙壮,画壁驿亭清。仕宦中年达,亲知远道迎。江南何处好,细话紫......
  • 送仇仁近持山村图求屋赀
    浪多年二十,是事弗如之。老我初登第,闻君早解诗。风霜悬齿颊,锦绣簇肝脾。才是通漫刺,谁非献......
  • 送汪庭芝高士如严州
    四海无家只一身,桐江西上访仙真。七年太守吾聊尔,况汝穷山管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