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临水亭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施肩吾
2025-07-23

临水亭

唐代  施肩吾  

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烟为我染莓苔。
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

临水亭作者简介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临水亭翻译及注释

《临水亭》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素亭黏黛色,只怪为我染莓苔。
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临水亭的景象。诗人注意到素亭的顶部被青绿的苔藓覆盖,使得整个亭子呈现出深沉的颜色。而溪水的水汽悬浮在空气中,使得亭子的颜色更加鲜艳。诗人希望通过观察桃花随着水流漂移的情景,来了解源头的春风正在吹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通过几个简单的景物形象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首句"素亭黏黛色,只怪为我染莓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素亭和莓苔的颜色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亭子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

接着,诗人提到了溪水中悬浮的水汽,这种水汽是由源头的春风吹拂所产生的。最后两句"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通过观察桃花随着水流的飘荡,诗人试图感知春风的来临。这种观察的方式使诗人能够从桃花的运动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春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对春天的渴望。通过对微小事物的观察,诗人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的细致体察和对生命力的赞叹。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表达、清新的意境和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唐代诗人的独特才情。

临水亭拼音读音参考

lín shuǐ tíng
临水亭

zhǐ guài sù tíng nián dài sè, xī yān wèi wǒ rǎn méi tái.
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烟为我染莓苔。
yù zhī yuán shàng chūn fēng qǐ, kàn qǔ táo huā zhú shuǐ lái.
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


相关内容:

送李传秀才归宣州

赠凌仙姥

题景上人山门

即夕

遇越州贺仲宣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秋晚夜坐寄院中诸曹长
    腰间垂印囊,白发未归乡。还往应相责,朝昏亦自伤。穷愁山影峭,独夜漏声长。寂寞难成寐,寒灯侵......
  • 送别友人(一作别友人山居)
    独向山中觅紫芝,山人勾引住多时。摘花浸酒春愁尽,烧竹煎茶夜卧迟。泉落林梢多碎滴,松生石底足......
  • 送僧默然
    出家侍母前,至孝自通禅。伏日江头别,秋风樯下眠。鸟声猿更促,石色树相连。此路多如此,师行亦......
  • 听范玄长吟
    声声扣出碧琅玕,能使秋猿欲叫难。诗兴未穷心更远,手垂青拂向云看。...
  • 送田使君赴蔡州
    长年离别情,百盏酒须倾。诗外应无思,人间半是行。路遥嘶白马,林断出红旌。功业今应立,淮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