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李冲元真赞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庭坚
2025-07-27

李冲元真赞

宋代  黄庭坚  

冶百链之金,而中黄钟之宫。
琢无瑕之玉,而成夜光之璧。
可用飨帝,可用活国。
师旷不世而无闻,韫椟藏之而无闷。
士亦何得於山林,元勋而荩谷也故肥遯。

李冲元真赞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李冲元真赞翻译及注释

《李冲元真赞》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李冲元真赞

冶百链之金,而中黄钟之宫。
琢无瑕之玉,而成夜光之璧。
可用飨帝,可用活国。
师旷不世而无闻,韫椟藏之而无闷。
士亦何得於山林,元勋而荩谷也故肥遯。

中文译文:

精炼了百条金链,堪比黄钟宫殿。
雕琢出无瑕的玉,犹如夜光的璧。
可供献给帝王享用,可用来振兴国家。
像师旷那样卓越而默默无闻,像韫椟那样隐藏而不感到厌倦。
士人怎能否定在山林中的修行,元勋却在荒谷中得以自由遁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珍贵而卓越的品质,将金和玉作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卓越和高尚品质的赞美。

首先,诗中提到的“冶百链之金”和“中黄钟之宫”暗示了金的精制和钟的高贵,表达了作者对于纯金和高贵宫殿的赞美。这可以看作是对高尚品质和追求卓越的讴歌。

接下来,诗中提到的“琢无瑕之玉”和“成夜光之璧”,再次使用了宝石来比喻卓越品质。无瑕的玉石和夜光的璧都是稀世珍宝,象征着完美无缺和光明璀璨。

诗的后半部分引入了两个人物,分别是“师旷”和“韫椟”。师旷是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卓越人物,而韫椟则是一个隐藏而不厌倦的人。这两个人物的引入,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卓越品质的赞美,无论是默默无闻的卓越,还是隐藏的卓越,都值得赞赏。

最后两句“士亦何得於山林,元勋而荩谷也故肥遯”,表达了作者对士人的怀念和思考。山林是士人修身养性之地,而元勋则在荒谷中得以自由遁逸。作者思考士人是否可以享受到元勋的自由遁逸之境,表达了对士人命运和选择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金和玉作为象征,赞美了卓越品质和追求卓越的价值。通过对师旷和韫椟的描述,强调了卓越品质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最后,作者对士人的思考,展示了对士人境遇和选择的关注。

李冲元真赞拼音读音参考

lǐ chōng yuán zhēn zàn
李冲元真赞

yě bǎi liàn zhī jīn, ér zhōng huáng zhōng zhī gōng.
冶百链之金,而中黄钟之宫。
zuó wú xiá zhī yù, ér chéng yè guāng zhī bì.
琢无瑕之玉,而成夜光之璧。
kě yòng xiǎng dì, kě yòng huó guó.
可用飨帝,可用活国。
shī kuàng bù shì ér wú wén, yùn dú cáng zhī ér wú mèn.
师旷不世而无闻,韫椟藏之而无闷。
shì yì hé dé yú shān lín, yuán xūn ér jìn gǔ yě gù féi dùn.
士亦何得於山林,元勋而荩谷也故肥遯。


相关内容:

劳坑入前城

流民叹

过百里大夫冢

古豪侠行赠魏邻几

庚寅乙未犹泊大雷口


相关热词搜索:李冲元
热文观察...
  • 拟古乐府长相思寄黄几复
    江南江北春水长,中有一人遥相望。字曰金兰服众芳,妙歌扬声倾满堂。满堂动色不入耳,四海知音能......
  • 双井茶送子瞻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
  • 钱忠懿王画像赞
    文武忠懿,堂堂如春。中有樗里,不以示人。雷行八区,震惊听闻。提十五州,共为帝民。送君者自崖......
  • 送徐隐父宰余干二首
    地方百里身南面,翻手冷霜覆手炎。赘婿得牛庭少讼,长官斋马吏争廉。邑中丞掾阴桃李,案上文书略......
  • 送徐隐父宰余干二首
    天上麒麟来下瑞,江南橘柚间生贤。玉台书在犹骚雅,孺子亭荒只草烟。半世功名初墨绶,同兄文字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