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è bù sī shǔ
成语解释: | 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
---|---|
成语出处: |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语 |
感情色彩: | 贬义成语 |
成语用法: |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
成语结构: | 紧缩式成语 |
产生年代: | 古代成语 |
成语正音: | 乐,不能读作“yuè”。 |
成语辨形: | 蜀,不能写作“属”。 |
成语辨析: | ~与“乐而忘返”有别:“乐而忘返”无“忘本”的意思;~则有“忘本”之意。 |
近义词: | 乐不可支 »、乐而忘返 » |
反义词: | 落叶归根 »、恋恋不舍 » |
成语例子: | 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
成语谜语: | 刘禅到中原 |
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禅(刘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后因以“乐不思蜀”谓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国语辞典蜀汉亡后,后主刘禅被送往洛阳,司马昭设宴待禅,作蜀汉故技于前,禅乐在其中,司马昭因而问禅:「是否思蜀?」禅答:「此间乐,不思蜀。」典出《三国志.卷三三.蜀书.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后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如:「拉斯维加斯为美国的观光胜地,常使观光客流连忘返,乐不思蜀。」近乐而忘返
乐不思蜀的网络解释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乐不思蜀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相关内容:
摘艳薰香
街号巷哭
俄字组词_怎么组词_开头或结尾及中间的组词
骈肩接迹
轻车简从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