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惊凫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2

惊凫

宋代  梅尧臣  

惊凫虽避人,终恋旧所泊。
尽背船头去,却从船尾落。
须知取势高,不是初飞错。

惊凫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惊凫翻译及注释

《惊凫》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惊飞的凫鸟虽然躲避人群,但最终仍念念不忘过去停泊的地方。它试图从船的头部飞离,却不断落在船的尾部。应该知道,取得高处的位置,并不意味着就能一开始就飞得正确。

诗意:
这首诗以凫鸟为象征,表达了人生中面对变迁和挑战时的困惑和无奈。凫鸟原本在某个地方安定下来,但由于某种原因被惊吓而逃离,试图逃离过去的困境。然而,它却无法成功地飞离,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尝试。诗人通过凫鸟的经历,表达了人们在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时,可能会犯错、迷失方向,但也要明白成功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赏析:
《惊凫》通过凫鸟的形象描绘了人生中常见的境遇和挑战。凫鸟原本是一种宁静的鸟类,喜欢停留在水面上,享受安详的时光。然而,当它遭遇到外界的干扰和惊吓时,它试图逃离,却失败了。诗人通过凫鸟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中有时候我们会面临各种不确定的情况,不得不做出选择和决策。然而,即使我们努力逃离过去的困境,有时候我们仍然会回到原点,重新面对相同的问题或困境。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提到了取势高和初飞错,意味着在面对困境时,我们也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判断力。取势高意味着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是盲目地逃避或做出错误的决策。初飞错表示在一开始可能会犯错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再次尝试或取得成功。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人生中常见的困惑和挫折,同时提醒人们要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挑战,并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惊凫拼音读音参考

jīng fú
惊凫

jīng fú suī bì rén, zhōng liàn jiù suǒ pō.
惊凫虽避人,终恋旧所泊。
jǐn bèi chuán tóu qù, què cóng chuán wěi luò.
尽背船头去,却从船尾落。
xū zhī qǔ shì gāo, bú shì chū fēi cuò.
须知取势高,不是初飞错。


相关内容:

荆山

缙叔以诗遗酒次其韵

金明池游

较艺赠永叔和禹玉

将赴表臣会呈杜挺之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
    春松抽瘦梗,削束费长毫。鸡距初含润,龙鳞不自韬。尝为大夫後,欲写伯夷高。一获山家赠,令吾媿......
  • 景纯以侍儿病期与原甫月圆为饮
    古龙水底鸣素秋,江云不飞江贾愁。金陵旧族天禄游,家有善笛能娱侯。忆侯前年罢姑孰,自买蕲州饱......
  • 景彝率和唐崇徽公主手痕诗
    两壁美人虹已收,苍崖纤手藓痕秋。和亲只道能稽古,沉略从来不解羞。汉月明明掌中照,胡尘漠漠指......
  • 九山
    我经九山问野叟,崔嵬一无安曰九。且恐断岸积琼玖,复意陂原多产韭,又疑堆垄若柱灸。四者未悟叟......
  • 九月二十四日大风
    秋飚无踪迹,空中声奔驰。枯桑因已验,老病仍先知。惊沙入陂隙,危叶堕绿枝。幽怀聒不寐,山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