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24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宋代  王安石  

天不仁兮降乱离,嗟余去此其从谁。
自胡之反持干戈,翠蕤云旓相荡摩。
流星白羽腰间插,叠鼓遥翻瀚海波。
一门骨肉散百草,安得无泪如黄河。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翻译及注释

诗词:《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天不仁兮降乱离,
嗟余去此其从谁。
自胡之反持干戈,
翠蕤云旓相荡摩。
流星白羽腰间插,
叠鼓遥翻瀚海波。
一门骨肉散百草,
安得无泪如黄河。

中文译文:

天不仁啊,降下纷乱和离散,
唉,我离开这里,是为了追随谁呢。
自从胡人反叛持起武器,
翠绿羽旗云朵相互摩擦。
流星一样的白羽插在腰间,
叠鼓声在遥远的海面上翻涌。
一家人的骨肉散落在百草间,
怎能没有像黄河一样的泪水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于宋代时期的作品,题为《胡笳十八拍十八首》。胡笳是胡人的乐器,这里以胡笳为象征,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战争和家国离散的痛苦和感叹。

诗的开头以“天不仁兮降乱离”表达了天命不公,国家遭受乱离的苦难。接着,诗人问自己离开这里是为了追随谁,表达了对乱世的无奈和迷茫。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胡人的叛乱和战争场景。胡人反持干戈,翠绿的羽旗在云朵间相互摩擦,形成动荡不安的景象。流星一样的白羽插在腰间,叠鼓声遥远而激烈,犹如瀚海波澜壮阔,形容了战争的惨烈和动荡。

最后两句表达了家国离散的悲痛。诗人感叹一家人的亲人散落在百草间,形容了战乱带来的家庭破碎和人员流离失所。同时,诗人以黄河的泪水比喻自己的泪水,表达了对乱世悲痛的心情。

整首诗以悲愤的语气抒发了诗人对乱世的痛苦和对家国离散的悲悯之情。通过对战乱和离散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忧伤,以及对和平安定、家庭团聚的向往之情。这首诗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同时也反映了王安石对于战乱和离散的深刻关注与思考。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拼音读音参考

hú jiā shí bā pāi shí bā shǒu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tiān bù rén xī jiàng luàn lí, jiē yú qù cǐ qí cóng shuí.
天不仁兮降乱离,嗟余去此其从谁。
zì hú zhī fǎn chí gān gē, cuì ruí yún shāo xiāng dàng mó.
自胡之反持干戈,翠蕤云旓相荡摩。
liú xīng bái yǔ yāo jiān chā, dié gǔ yáo fān hàn hǎi bō.
流星白羽腰间插,叠鼓遥翻瀚海波。
yī mén gǔ ròu sàn bǎi cǎo, ān dé wú lèi rú huáng hé.
一门骨肉散百草,安得无泪如黄河。


相关内容: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江上

江上

即事

即事


相关热词搜索:八首胡笳十八拍
热文观察...
  •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身执略兮入西关,关山阻修兮行路难。水头宿兮草头坐,在野只教心胆破。更备雕鞍教走马,玉骨瘦来......
  •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汉家公主出和亲,御厨络绎送八珍。明妃初嫁与胡时,一生衣服尽随身。眼长看地不称意,同是天涯沦......
  •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十三学得琵琶成,绣幕重重卷画屏。一见郎来双眼明,劝我酤酒花前倾。齐言此夕乐未央,岂知此声能......
  •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青天漫漫覆长路,一纸短书无寄处。月下长吟久不归,当时还见雁南飞。弯弓射飞无远近,青冢路边南......
  •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柳絮已将春去远,攀条弄芳畏晼晚。忧患众兮欢乐鲜,一去可怜终不返。日夕思归不得归,山川满目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