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三传经台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8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三传经台

宋代  苏辙  

轮扁不能令子巧,老聃虽智若为传。
遗经尚在台如故,弟子今无似喜贤。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三传经台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三传经台翻译及注释

这首诗词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三传经台》。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轮扁不能令子巧,
老聃虽智若为传。
遗经尚在台如故,
弟子今无似喜贤。

诗意:
这首诗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智者和经典文化的敬仰和思考。苏辙以自己和子瞻的名字作为出发点,通过对轮扁、老聃、遗经以及弟子的描述,表达了对智慧、传承和学术传统的思考和赞美。

赏析:
1. 第一句“轮扁不能令子巧”,轮扁指的是古代医圣扁鹊的轮廓,子巧指的是作者自己。这句话暗示了作者的自谦和对古代智者的尊敬,表达了作者认识自己的局限性,意味着他对真正智慧的追求和崇高目标的渴望。

2. 第二句“老聃虽智若为传”,老聃指的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老子智慧的肯定,认为老子的智慧超越了一般人,但他却选择将智慧传承下来,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的重要性。

3. 第三句“遗经尚在台如故”,这句话指的是经典文化的传承。遗经指的是古代的经典著作,台是指传经台,表示这些经书保存完整,没有丢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传统学问的重要性的肯定。

4. 最后一句“弟子今无似喜贤”,这句话指的是现代的学子。作者通过对弟子的描述,表达了对当代学子们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像喜贤一样,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智慧。

这首诗词通过对古代智者、经典文化和当代学子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智慧、传承和学术传统的敬仰和思考。它呈现了一种对古代文化的追思和对传统智慧的推崇,同时也透露出对当代学子的期望和鞭策,希望他们能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三传经台拼音读音参考

hé zi zhān sān yóu nán shān jiǔ shǒu qí sān chuán jīng tái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三传经台

lún biǎn bù néng lìng zǐ qiǎo, lǎo dān suī zhì ruò wéi chuán.
轮扁不能令子巧,老聃虽智若为传。
yí jīng shàng zài tái rú gù, dì zǐ jīn wú sì xǐ xián.
遗经尚在台如故,弟子今无似喜贤。


相关内容:

和子瞻濠州七绝其一涂山

和子瞻濠州七绝其五虞姬墓

和子瞻濠州七绝其四观鱼台

和子瞻过岭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七李氏园


相关热词搜索:子瞻传经
热文观察...
  •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四大秦寺
    大秦遥可说,高虎见秦川。草木埋深谷,牛羊散晚田。山平堪种麦,僧鲁不求禅。北望长安市,高城远......
  • 和子瞻铁拄杖
    截竹为杖瘦且轻,石壑竹破误汝行。削木为杖轻且好,道远木折恐不到。闽君铁杖七尺长,色如黑蛇气......
  • 和子瞻雪浪斋
    谪居杜老尝东屯,波涛绕屋知龙尊。门前石岸立精铁,潮汐洗尽莓苔昏。野人相望来水住,扁舟时过江......
  • 绩溪二咏其二翠眉亭
    谁安双岭曲弯弯,眉势低临户牖间。斜拥千畦铺渌水,稍分八字放遥山。愁霏宿雨峰峦湿,笑卷晴云草......
  •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一踏青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鸟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