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霜筠亭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5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霜筠亭

宋代  苏辙  

林高日气薄,竹色净如水。
寂历断人声,时有鸣禽起。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霜筠亭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霜筠亭翻译及注释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霜筠亭》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霜筠亭
林高日气薄,竹色净如水。
寂历断人声,时有鸣禽起。

中文译文:
霜筠亭,
林中的高树日光稀薄,竹子的颜色如水般清澈。
宁静无声,时而有鸣禽起舞。

诗意和赏析:
《霜筠亭》描绘了一幅山林中的景象,诗人苏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这一自然景观的美感。

首两句"林高日气薄,竹色净如水",通过对林木和竹子的描写,表达了林中阳光的稀薄,给予读者一种宁静、淡雅的感觉。林木高耸入云,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在地面上,显得稀薄而柔和。竹子的颜色清澈如水,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寂历断人声,时有鸣禽起",则表达了这个园亭的幽静。园亭中寂静无声,不受人类喧嚣的干扰,只有偶尔传来鸣禽的叫声,更显得宁静而安详。这种寂静的氛围让人们远离纷扰,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通过对林木、竹子和鸣禽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意境。苏辙以朴素的词句刻画了自然的美丽,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宁静、悠然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霜筠亭拼音读音参考

hé wén yǔ kě yáng zhōu yuán tíng sān shí yǒng shuāng yún tíng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霜筠亭

lín gāo rì qì báo, zhú sè jìng rú shuǐ.
林高日气薄,竹色净如水。
jì lì duàn rén shēng, shí yǒu míng qín qǐ.
寂历断人声,时有鸣禽起。


相关内容: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待月台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天汉台

洛阳试院楼上新晴五绝

洛阳试院楼上新晴五绝

洛阳试院楼上新晴五绝


相关热词搜索:霜筠园亭和文三十
热文观察...
  • 江州五咏 东湖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犹思隐居胜,乱石惊......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菡萏轩
    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朱槛月明时,清香为谁发。...
  • 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
    茅庵纸帐学僧眠,炉艺松花取易然。唯有未能忘酒在,手倾金盏斗垂莲。饼杂松黄二月天,盘敲松子早......
  • 送王廷老朝散知虢州
    满腹贮精神,触手会众理。一废十五年,直坐才多尔。我昔游宋城,忆始识君子。簿书填丘山,宾客乱......
  •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
    昔在京城南,成均封茅屋。清晨屣履过,不顾车击毂。时有江南生,能使多士服。同侪畏锋锐,兄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