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天汉台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25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天汉台

宋代  苏轼  

漾水东流旧见经,银潢左界上通灵。
此台试向天文觅,阁道中间第几星。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天汉台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天汉台翻译及注释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天汉台》是苏轼创作于宋代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漾水东流旧见经,
银潢左界上通灵。
此台试向天文觅,
阁道中间第几星。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名为"天汉台"的园池景观。诗人通过描绘水流、建筑和星辰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园池的赞美和探索。诗人展示了对自然景观和天文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融合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展示了他对园池景观的热爱和对天文现象的好奇心。以下是对每个句子的赏析:

1. "漾水东流旧见经":漾水指的是这个园池中的水流,东流表示水流向东流动。"旧见经"表明这个景观在以前就已经存在,并且是苏轼旧时所熟悉的。

2. "银潢左界上通灵":银潢是对水面光亮的形容,暗示着水面明亮如银。"左界上通灵"指的是园池的左边界,这里可能指的是园池中的一座建筑物。"通灵"可以理解为与神灵相通或有灵性。

3. "此台试向天文觅":诗人提到了一座名为"天汉台"的平台或建筑物。"试向天文觅"表明诗人在这个台上试图寻找或观察天文现象,可能包括星星和星座。

4. "阁道中间第几星":诗人在阁道中,也就是台上的过道中,试图辨认出第几颗星星。这句话表明诗人对星星的观察和记录,以及对天文知识的渴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精炼的语言描绘了苏轼对园池景观和天文现象的热爱和好奇心。通过与自然和宇宙的互动,诗人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细腻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界的深层理解。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天汉台拼音读音参考

hé wén yǔ kě yáng chuān yuán chí sān shí shǒu tiān hàn tái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天汉台

yàng shuǐ dōng liú jiù jiàn jīng, yín huáng zuǒ jiè shàng tōng líng.
漾水东流旧见经,银潢左界上通灵。
cǐ tái shì xiàng tiān wén mì, gé dào zhōng jiān dì jǐ xīng.
此台试向天文觅,阁道中间第几星。


相关内容:

雨中花/夜行船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江神子/江城子

和陶拟古九首

甘露寺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再用前韵
    乐天双鬓如霜菅,始知谢遣素与蛮。我兄绿发蔚如故,已了梦幻齐人间。蛾眉劝酒聊尔耳,处仲太忍茂......
  • 慈湖夹阻风五首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且并水村攲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 明日,南禅和诗不到,故重赋数珠篇以督之,
    朝来取饭化,乃是维摩遣。全锋虽未露,半藏已曾转。说有陋裴頠,谈无笑王衍。看经聊尔耳,遮眼初......
  • 送范景仁游洛中
    小人真闇事,闲退岂公难。道大吾何病,言深听者寒。忧时虽早白,住世有还丹。得酒相逢乐,无心所......
  •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
    簿书鼛鼓不知春,佳句相呼赖故人。寒食德公方上冢,归来谁主复谁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