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和陶读《山海经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19

和陶读《山海经

宋代  苏轼  

稚川虽独善,爱物均孔颜。
欲使蟪蛄流,知有龟鹤年。
辛勤破封蛰,苦语剧移山。
博哉无穷利,千载食此言。

和陶读《山海经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和陶读《山海经翻译及注释

《和陶读《山海经》》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稚川虽独善,爱物均孔颜。
欲使蟪蛄流,知有龟鹤年。
辛勤破封蛰,苦语剧移山。
博哉无穷利,千载食此言。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与陶渊明对《山海经》的阅读交流而创作的。苏轼赞扬了陶渊明对《山海经》的研究与欣赏,并表达了自己对这部经典著作的敬爱和赞美之情。诗中表达了对自然万物的关爱和对历史悠久的龟鹤长寿的向往,同时也呼吁人们勤奋努力,以超越困难,实现自己的志向。最后,苏轼认为《山海经》中蕴含的博大无穷的智慧和启示,将会流传千年,并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益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山海经》的赞美和敬仰之情。首句“稚川虽独善,爱物均孔颜”表示陶渊明对《山海经》的独到理解和深厚的学问,以及他对自然万物的热爱,这与孔子的思想相吻合。接下来的两句“欲使蟪蛄流,知有龟鹤年”表达了苏轼对长寿的向往,希望能够拥有龟鹤一般的长寿。隐含其中的意思是,通过对《山海经》的研读,可以获得博大的智慧和长寿的启示。

接着,诗中提到了“辛勤破封蛰,苦语剧移山”,表达了对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志向所必须经历的辛勤努力和困难。最后两句“博哉无穷利,千载食此言”则强调了《山海经》所蕴含的广泛智慧和价值,认为这些智慧将会流传千年,并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益处。

整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山海经》的推崇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对人生和对知识的追求的思考。通过对陶渊明的赞扬和自己的思考,苏轼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他对人生和智慧的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和陶读《山海经拼音读音参考

hé táo dú shān hǎi jīng
和陶读《山海经》

zhì chuān suī dú shàn, ài wù jūn kǒng yán.
稚川虽独善,爱物均孔颜。
yù shǐ huì gū liú, zhī yǒu guī hè nián.
欲使蟪蛄流,知有龟鹤年。
xīn qín pò fēng zhé, kǔ yǔ jù yí shān.
辛勤破封蛰,苦语剧移山。
bó zāi wú qióng lì, qiān zǎi shí cǐ yán.
博哉无穷利,千载食此言。


相关内容:

餈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惜花

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

归去来集字十首

和子由踏青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
  •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
  • 望海楼晚景五绝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
  • 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
    竹笥与练裙,随时毕婚嫁。无事若相思,征鞍还一跨。...
  • 和陶饮酒二十首
    我坐华堂上,不必麋鹿姿。时来蜀冈头,喜见霜松枝。心知百尺底,已结千岁奇。煌煌凌霄花,缠绕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