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和陶读《山海经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21

和陶读《山海经

宋代  苏轼  

乱离弃弱女,破冢割恩怜。
宁知效龟息,三岁号穷山。
长生定可学,当信仲弓言。
支床竟不死,抱一无穷年。

和陶读《山海经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和陶读《山海经翻译及注释

《和陶读《山海经》》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乱离弃弱女,破冢割恩怜。
宁知效龟息,三岁号穷山。
长生定可学,当信仲弓言。
支床竟不死,抱一无穷年。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读《山海经》时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描写一个弱女子被迫离散、亲人墓地被破坏的悲惨场景,来反映人世间充满了无奈和离散的境况。然后,苏轼反思人类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在这个追求中,人们往往不知道安享宁静的生活是何等的珍贵。最后,他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追求的怀疑,认为仲弓所说的长生之道并不可靠,而床上躺着的人并没有真正死去,只是抱着永恒的希望。

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独特的意境和思辨风格展示了他对人生和长生不老的思考。诗中通过描写弱女子被迫离散和墓地被破坏的形象,表达了对人世间无奈和离散的痛苦感受。接着,苏轼通过反问自己宁可选择龟的长寿方式,表达了对安享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追求的怀疑。最后,他以一种讽刺的口吻质疑了仲弓所说的长生之道,并通过描述床上躺着的人没有真正死去,抱着希望而活着的形象,表达了对长生不老追求的嘲讽和思辨。

该诗词通过对人生和长生不老的思考,揭示了人世间的无奈和离散,以及对长生不老追求的怀疑。苏轼通过独特的意象和思辨的语言,表达了对安享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质疑了长生不老的真实性。这首诗展示了苏轼对人生和人类追求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对人性的洞察。

和陶读《山海经拼音读音参考

hé táo dú shān hǎi jīng
和陶读《山海经》

luàn lí qì ruò nǚ, pò zhǒng gē ēn lián.
乱离弃弱女,破冢割恩怜。
níng zhī xiào guī xī, sān suì hào qióng shān.
宁知效龟息,三岁号穷山。
cháng shēng dìng kě xué, dāng xìn zhòng gōng yán.
长生定可学,当信仲弓言。
zhī chuáng jìng bù sǐ, bào yī wú qióng nián.
支床竟不死,抱一无穷年。


相关内容:

餈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减字木兰花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和陶饮酒二十首

大秦寺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和陶饮酒二十首
    醉中虽可乐,犹是生灭境。云何得此身,不醉亦不醒。痴如景升牛,莫保尻与领。黠如东郭{左俊去亻右......
  • 和陶饮酒二十首
    我家小冯君,天性颇醇至。清坐不饮酒,而能容我醉。归休要相依,谢病当以次。岂知山林士,肮脏乃......
  • 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一首,而晋卿和二首
    此境眼前聊妄想,几人林下是真休。我今心似一潭月,君已身如万斛舟。看画题诗双鹤鬓,归田送老一......
  • 夜泛西湖五绝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 和陶饮酒二十首
    我不如陶生,世事缠绵之。云何得一适,亦有如生时。寸田无荆棘,佳处正在兹。纵心与事往,所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