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此君亭〈在华藏寺·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2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此君亭〈在华藏寺·

宋代  苏辙  

绿竹不可数,孤亭一倍幽。
色分岩石润,梢出涧松修。
雪节寒方见,春萌旱不抽。
故山多此物,长恨未归休。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此君亭〈在华藏寺·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此君亭〈在华藏寺·翻译及注释

此君亭,位于金陵(即南京)的华藏寺内。诗人苏辙以绿竹和孤亭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诗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绿竹不可数,
孤亭一倍幽。
色分岩石润,
梢出涧松修。
雪节寒方见,
春萌旱不抽。
故山多此物,
长恨未归休。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基调,通过对绿竹和孤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离乡别井之情,以及对故山的思念和留恋。

诗词的诗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首先,绿竹的数量是不可计数的,暗示了自然界的广袤和繁茂。与之相对的是孤亭,独自矗立在竹林之间,更显得幽静和孤寂。这种对比营造了一种强烈的空间感,使人感受到孤独和寂寞之中的宁静和安逸。

其次,诗中提到的岩石、涧松等景物,以及雪节和春萌,通过描写色彩和季节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和多样性。这些景物的描绘使整个诗词更加生动,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和享受。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故山的思念和留恋之情。诗中提到故山多此物,说明这些景物在诗人的故乡中更加常见,与此同时,也凸显了诗人离乡的遗憾和无奈。他长恨未能归还故山,无法再次欣赏到这些美丽的景物,这种情感在诗词中流露出来,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苏辙细腻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将自然界的美妙和人情之间的纠葛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此君亭〈在华藏寺·拼音读音参考

hé kǒng wǔ zhòng jīn líng jiǔ yǒng cǐ jūn tíng zài huá cáng sì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此君亭〈在华藏寺·

lǜ zhú bù kě shǔ, gū tíng yī bèi yōu.
绿竹不可数,孤亭一倍幽。
sè fēn yán shí rùn, shāo chū jiàn sōng xiū.
色分岩石润,梢出涧松修。
xuě jié hán fāng jiàn, chūn méng hàn bù chōu.
雪节寒方见,春萌旱不抽。
gù shān duō cǐ wù, cháng hèn wèi guī xiū.
故山多此物,长恨未归休。


相关内容:

扬州五咏 平山堂〈欧阳永叔所建·〉

四十一岁岁莫日歌

次韵答陈之方秘丞

次韵答张耒

宋城宰韩秉文惠日铸茶


相关热词搜索:华藏寺金陵武仲
热文观察...
  • 召伯埭上斗野亭
    细雨添春色,微风净闸流。徂年半今世,生计一扁舟。饮食随鱼蟹,封疆入斗牛。江波方在眼,转觉此......
  •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高斋
    金陵佳处自无穷,使宅幽深即故宫。楼殿六朝遗烬后,江山百里旧城中。雨余尚有金钿落,月出长窥粉......
  • 湖阴曲
    老虎穴中卧,猎夫不敢窥。骅骝服箱骖盗骊,巡城三匝漫不知。帐中昼梦日绕壁,惊起知是黄须儿。马......
  •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见江亭〈在蒋山·〉
    江水信浩渺,连山巧蔽亏。端能上崄绝,故自识津涯。灭没樯竿度,飘摇鹭羽迟。何人倚舟望,亦爱此......
  • 佛池口遇风雨
    长江五月多风暴,欲行先看风日好。此风忽作东南来,阴云如涌拨不开。惊雷往还转车毂,狂波低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