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蝶恋花扇鼓
朝代:宋代
作者:史浩
字数:7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分类:蝶恋花
【古诗内容】
桂影团团光正满。
更似菱花,齐把匀娇面。
非镜非蟾君细看。
元来却是吴姬扉。
一曲阳春犹未遍。
惊落梁尘,不数莺喉啭。
好著红绡笼玉腕。
轻敲引入笙歌院。
好著红绡笼玉腕翻译及注释
《蝶恋花(扇鼓)》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史浩。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桂影团团光正满。
更似菱花,齐把匀娇面。
非镜非蟾君细看。
元来却是吴姬扉。
一曲阳春犹未遍。
惊落梁尘,不数莺喉啭。
好著红绡笼玉腕。
轻敲引入笙歌院。
译文:
桂树的影子圆圆的光芒正盈满。
更像菱花,齐刷刷地把娇美的面容修饰。
非镜子非月亮,细细地观看。
原来却是吴姬的门扉。
一曲婉转的春曲还没有传遍。
惊落在梁上的尘土,不计莺鸟鸣唱的次数。
喜欢穿红绸的丝带绕在美玉般的手腕上。
轻轻敲击引入笙歌的院子。
诗意:
这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闺中女子的情态和景象。诗人通过描绘桂树的影子、菱花般的娇美面容以及吴姬的门扉,表达了女子娇媚、美丽的形象。诗中还描述了春曲未尽、莺鸟鸣唱和尘土掉落的情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女子的柔美和纤细之处。最后,诗人以红绸丝带和玉腕的描写,表达了女子的妩媚与娇美,将她引进欢乐的笙歌之中。
赏析:
《蝶恋花(扇鼓)》以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示了女子的美丽和娇媚。诗中运用了桂影、菱花、吴姬等形象来比喻女子的容貌和身姿,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女性美感。通过描绘春曲未尽、鸟鸣和尘土的细节,诗人增加了诗词的层次感和情感张力,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女子的娇柔和美丽。最后,以红绸丝带和玉腕的描写,将女子引入欢乐的笙歌之中,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欢愉和生动的气息。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女子的容貌和情态,展示了宋代女性的柔美和娇媚之美,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对春天和欢乐的向往。整首诗用意象丰富、细腻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美丽而富有情趣的画面,给人以愉悦的审美享受。
好著红绡笼玉腕拼音读音参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