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成语 >邯郸匍匐的意思_典故_出处_邯郸匍匐成语解释
2025-07-25

邯郸匍匐

hán dān pú fú

成语解释: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后因以“邯郸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成语出处: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定语、宾语、分句;指盲目崇拜的人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邯郸重步 »、邯郸学步 »
成语例子: 著脚绳桥已足忧,邯郸匍匐更堪羞。★金·元好问《刘君用可庵》诗之二

词语分开解释

邯郸 : 1.古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春秋时,卫地,后属晋。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自晋阳徙都邯郸。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置邯郸郡。三国﹑魏﹑晋为广平郡,隋开皇中改置县,唐﹑宋﹑金﹑元因之。 2.战国赵都邯郸,因以为赵的代称。 3.指《邯郸曲》。 4.稻粱的一种。 5.复姓。汉有邯郸义。见《通志.氏族三》。

邯郸匍匐是什么意思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后因以"邯郸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邯郸匍匐的网络解释

邯郸匍匐

邯郸匍匐,成语,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燕国寿陵一个少年,特别迷恋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竟专门到邯郸学习,他非常用心观摩、效仿、练习,过了一段时间,他没学会他们走路的姿态,只好匍匐前进了。后遂以”邯郸匍匐“等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邯郸匍匐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相关内容:

改恶从善

棋字组词_怎么组词_开头或结尾及中间的组词

郁郁不乐

匿迹隐形

咽字组词_怎么组词_开头或结尾及中间的组词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兵强将勇
    本成语的解释 兵力强盛,将领勇猛。形容军力强大。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七回......
  • 针锋相对
    本成语的解释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
  • 有求必应
    本成语的解释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成语出处: 唐 李煙《......
  • 扑朔迷离
    本成语的解释 扑朔:兔脚搔爬;迷离:兔眼半闭。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后来形......
  • 大醇小疵
    本成语的解释 醇:纯正;疵:毛病。大体纯正,而略有缺点。 成语出处: 唐 韩愈《读荀子》:“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