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分题得古香炉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廌
2025-07-24

分题得古香炉

宋代  李廌  

质为浮休弃,形惟好古宜。
埏陶异甓砾,香火近神只。
冷暖非恒德,兴衰彼一时。
舍兹何所适,尔意勿迟迟。

分题得古香炉作者简介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分题得古香炉翻译及注释

《分题得古香炉》是宋代李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古香炉,分题得之。
质地虽然轻浮,形态却适合古物。
制作精美的陶瓷砾石,使其香火近乎神圣。
冷与暖并非永恒的德行,兴衰只是暂时而已。
该炉要舍弃它,你的意愿不要迟疑。

诗意:
这首诗以古香炉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和物品的喜爱和赞美。他认为这个炉子虽然质地轻盈,但形状非常适合古代的器物。炉子制作精美,使得它的香火近乎神圣。作者通过讨论炉子的性质和形态,隐喻了人生的冷暖和兴衰,认为这些都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德行。最后,作者呼吁读者不要迟疑,舍弃对这个炉子的喜爱,以体现自己的意愿。

赏析:
《分题得古香炉》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和物品的向往和推崇。通过对炉子的描述和比喻,作者将炉子与人生的冷暖和兴衰相联系。炉子的质地轻浮,形态却与古物相契合,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延续。炉子的香火近乎神圣,暗示着古代文化的力量和魅力。诗人认为人生的冷暖和兴衰都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德行。最后,他呼吁读者不要迟疑,要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这种呼吁也可以理解为对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关注和珍视的期待。

整首诗词通过对古香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它启示了人们要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被外界的冷暖和兴衰所动摇。

分题得古香炉拼音读音参考

fēn tí dé gǔ xiāng lú
分题得古香炉

zhì wèi fú xiū qì, xíng wéi hào gǔ yí.
质为浮休弃,形惟好古宜。
shān táo yì pì lì, xiāng huǒ jìn shén zhǐ.
埏陶异甓砾,香火近神只。
lěng nuǎn fēi héng dé, xīng shuāi bǐ yī shí.
冷暖非恒德,兴衰彼一时。
shě zī hé suǒ shì, ěr yì wù chí chí.
舍兹何所适,尔意勿迟迟。


相关内容:

登楚山绝顶

蔡泽庙

宝干山茶

竹亭诗

百叶梅


相关热词搜索:香炉
热文观察...
  • 封禅碑
    魏公如管仲,封禅止文皇。侈心晚犹在,厥妇故敢猖。诬彼七十君,哀哉为民殃。...
  • 光化霁景楼
    层楼压清汉,初上便忘归。夕霭藏平野,晴烟漏翠微。城昏晚鸦集,江静野鸥飞。何日赋招隐,行吟傍......
  • 和次仲砚诗
    闻道端溪好,疑应为土风。彼人非博识,此语未为公。野客虽云美,才华恐未同。濡毫滋墨外,文涣亦......
  • 某顷元佑三年春礼部不第蒙东坡先生送之以诗
    半生虚老太平日,一日不知人不识。鬓毛斑斑黑无几,渐与布衣为一色。平时功名众所料,数奇辜负师......
  • 秋风
    万籁静中起,扶摇风怒号。半天鸣剑戟,平地卷波涛。鷁退宋都疾,鹏抟溟海高。贺兰吹不尽,何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