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风蝉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赵嘏
2025-07-18

风蝉

唐代  赵嘏  

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
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
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
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生。

风蝉作者简介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风蝉翻译及注释

《风蝉》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一首短诗。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蝉旦夕鸣,
伴夜送秋声。
故里客归尽,
水边身独行。
噪轩高树合,
惊枕暮山横。
听处无人见,
尘埃满甑生。

诗意:
这首诗以风蝉的鸣叫为基调,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诗人身处故乡,却见不到一位熟悉的人。风蝉声随着夜晚渐深而越来越清晰,寂静的山林仿佛在散发寒意。同时,诗人通过描写树叶的噪音和远处山巅的晚霞,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愁思和孤独。风蝉的声音和自然景观使得诗人的孤寂感更加强烈。诗中的“故里客归尽”表达了诗人的心情,他的故乡曾经有亲人朋友的陪伴,如今却无处寻觅。同时,通过运用“噪轩高树合”和“惊枕暮山横”这样形象生动的描写,诗人以自然景物烘托内心的悲伤和孤独。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作为背景,以诗人内心的思索和情感为主线,通过描绘风蝉的鸣叫、夜晚的寂静和景色的辅助,构建了一幅鲜明的画面。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和孤独,给人以深刻的联想和感受。

风蝉拼音读音参考

fēng chán
风蝉

fēng chán dàn xī míng, bàn yè sòng qiū shēng.
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
gù lǐ kè guī jǐn, shuǐ biān shēn dú xíng.
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
zào xuān gāo shù hé, jīng zhěn mù shān héng.
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
tīng chù wú rén jiàn, chén āi mǎn zèng shēng.
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生。


相关内容:

题段氏中台

宿普济寺

寄谢观

寄无可上人

老去也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赠五老韩尊师
    有客斋心事玉晨,对山须鬓绿无尘。住山道士年如鹤,应识当时五老人。...
  • 送鄂州崔大夫赴镇
    廉问帝难人,朝廷辍重臣。入山初有雪,登路正无尘。去国鸣驺缓,经云住旆频。千峰与万木,清听雨......
  • 李先辈擢第东归有赠送
    金榜前头无是非,平人分得一枝归。正怜日暖云飘路,何处宴回风满衣。门掩长淮心更远,渡连芳草马......
  • 寄前黄州窦使君
    池上笙歌寂不闻,楼中愁杀碧虚云。玉壶凝尽重重泪,寄与风流旧使君。...
  • 赠金刚三藏(一作许浑诗)
    心法云无住,流沙归复来。锡随山鸟动,经附海船回。洗足柳遮寺,坐禅花委苔。惟将一童子,又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