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名句 >梵教一来东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_宋代诗人李覯
2025-07-28

梵教一来东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

出自:和育王十二题袈裟石  
朝代:宋代  
作者:李覯  
字数:5  
平仄:仄仄平平平  

【古诗内容】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
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梵教一来东翻译及注释

《和育王十二题·袈裟石》是宋代诗人李覯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梵教传入东方后对人们心灵的影响,以及一块石头袈裟的形象。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是:

梵教一来东,
群心日归向。
土石至无情,
也作披缁状。

诗意表达了梵教在东方传播的景象。"梵教一来东"指的是佛教传入东方地区,引领人们向往佛法的心情。"群心日归向"描述了人们纷纷归向佛教的信仰,希望通过佛法寻求心灵的安宁与救赎。

诗中提到的"土石至无情"指的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没有感情,没有意识,是冷酷无情的存在。然而,这块石头却"也作披缁状",披着僧人的袈裟。这种对比暗示了佛教的力量和影响,即使是无生命的物体也会被佛教的力量所感召和改变。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现了梵教传入东方后对人们信仰和心灵的深远影响。它表达了人们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佛教教义的力量,即使是寻常的石头也能被佛教的神圣光辉所感染和改变。整首诗通过短短的四句话,勾勒出了佛教的伟大和普世的价值,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梵教一来东拼音读音参考

hé yù wáng shí èr tí jiā shā shí
和育王十二题·袈裟石

fàn jiào yī lái dōng, qún xīn rì guī xiàng.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
tǔ shí zhì wú qíng, yě zuò pī zī zhuàng.
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相关内容:

不见真妃面

阿蛮加解舞

只有红莲绽

红莲非丑恶

于今到池上


相关热词搜索:梵教一来东
热文观察...
  • 群心日归向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 土石至无情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 也作披缁状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 田苗自枯槁
    田苗自枯槁,井鳗人所祷。若教龙有灵,此鱼何足道。...
  • 井鳗人所祷
    田苗自枯槁,井鳗人所祷。若教龙有灵,此鱼何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