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二郎神(七夕)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张孝祥
2025-07-28

二郎神(七夕)

宋代  张孝祥  

小学文言文  故事  赞美  写人  

坐中客。
共千里、潇湘秋色。
渐万宝西成农事了,罢稏看、黄云阡陌。
乔□橘洲风浪稳,岳镇耸、倚天青壁。
追前事、与亡相续,空与山川陈迹。
南国。
都会繁盛,依然似昔。
聚翠羽明珠三市满,楼观涌、参差金碧。
乞巧处、家家追乐事,争要做、丰年七夕。
愿明年强健,百姓欢娱,还如今日。

二郎神(七夕)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二郎神(七夕)翻译及注释

《二郎神(七夕)》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孝祥。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坐中客。共千里、潇湘秋色。
渐万宝西成农事了,罢稏看、黄云阡陌。
乔□橘洲风浪稳,岳镇耸、倚天青壁。
追前事、与亡相续,空与山川陈迹。
南国。都会繁盛,依然似昔。
聚翠羽明珠三市满,楼观涌、参差金碧。
乞巧处、家家追乐事,争要做、丰年七夕。
愿明年强健,百姓欢娱,还如今日。

诗意:
这首诗词是以二郎神为主题的七夕诗。二郎神是道教中的神灵,也被称为马神,被传说为文昌帝君的儿子。诗词以作者的视角,描述了七夕时的景象以及人们的庆祝活动。诗中展现了南国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欢乐氛围。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七夕的景象,展现了南国的繁华和人们的喜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意更为生动。诗的开头写道“共千里、潇湘秋色”,以湘江秋天的景色作为背景,展现了秋天的美丽。接着描述了农事的完成和稻谷的丰收,以及乔木、岳山的壮丽景色。通过对山川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历史的传承和人们对前事和亡者的怀念。

诗的后半部分写到南国的都会繁盛,楼观林立,彩楼高耸,金碧辉煌。乞巧处,家家都在追乐事,争相庆祝丰年七夕。这部分描绘了人们的欢乐氛围,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祝福。

整首诗词以七夕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人们的庆祝活动,展现了南国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整首诗气势磅礴,意境丰富,给人以愉悦和欢乐的感受。

二郎神(七夕)拼音读音参考

èr láng shén qī xī
二郎神(七夕)

zuò zhōng kè.
坐中客。
gòng qiān lǐ xiāo xiāng qiū sè.
共千里、潇湘秋色。
jiàn wàn bǎo xī chéng nóng shì le, bà yà kàn huáng yún qiān mò.
渐万宝西成农事了,罢稏看、黄云阡陌。
qiáo jú zhōu fēng làng wěn, yuè zhèn sǒng yǐ tiān qīng bì.
乔□橘洲风浪稳,岳镇耸、倚天青壁。
zhuī qián shì yǔ wáng xiāng xù, kōng yǔ shān chuān chén jī.
追前事、与亡相续,空与山川陈迹。
nán guó.
南国。
dōu huì fán shèng, yī rán shì xī.
都会繁盛,依然似昔。
jù cuì yǔ míng zhū sān shì mǎn, lóu guān yǒng cēn cī jīn bì.
聚翠羽明珠三市满,楼观涌、参差金碧。
qǐ qiǎo chù jiā jiā zhuī lè shì, zhēng yào zuò fēng nián qī xī.
乞巧处、家家追乐事,争要做、丰年七夕。
yuàn míng nián qiáng jiàn, bǎi xìng huān yú, hái rú jīn rì.
愿明年强健,百姓欢娱,还如今日。


相关内容:

捣练子

念奴娇

谒金门

水调歌头

减字木兰花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前调(山中清明后一日大雪)
    碧涧苍崖玉四围。东君剪水散明玑。半开桃杏不胜威。疑是群仙游阆苑,歌云舞蝶高飞。珠幢玉节送人......
  • 菩萨蛮(立春)
    丝金缕翠幡儿小。裁罗捻线花枝袅。明日是新春。春风生鬓云。吴霜看点点。愁里春来浅。只愿此花枝......
  • 菩萨蛮(续前意,时溧阳之行有日矣)
    杜鹃只管催归去。知渠教我归何处。故国泪生痕。那堪枕上闻。严装吾已具。泛宅吴中路。弭棹唤东邻......
  • 夜行船
    聊复戏作以谢。尘务满前,略无佳惟一过目,幸甚。一舸鸱夷云水路。贪游戏、悄忘尘数。明月长随,......
  • 鹧鸪天(上元设醮)
    咏彻琼章夜向阑。天移星斗下人间。九光倒影腾青简,一气回春绕绛坛。瞻北阙,祝南山。遥知仙仗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