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定风波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辛弃疾
2025-07-27

定风波

宋代  辛弃疾  

定风波  

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
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点万红巾。
莫问兴亡今几主。
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定风波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定风波翻译及注释

诗词:《定风波·野草闲花不当春》

野草闲花不当春,
杜鹃却是旧知闻。
谩道不如归去住,
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
赭袍一点万红巾。
莫问兴亡今几主,
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中文译文:

野草和随意生长的花朵并不代表春天的美丽,
而唯有杜鹃的歌声才是我熟悉的声音。
虚伪的世人言辞不如归回故乡安居,
梅雨季节,石榴花又引起了离愁的感触。
前殿上是朝廷的群臣,深宫中是宫廷的妃嫔,
红袍只是点缀,而万千红巾则是显眼的标志。
不要问我国家兴亡的责任是属于现在的哪位君主,
请倾听吧,在花前,我已是毫无尊严的样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辛弃疾的作品,通过描写野草、花朵和杜鹃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虚伪与离愁的感慨。诗中的野草和随意生长的花朵象征着世俗的繁华和虚假的美丽,而杜鹃的歌声代表着真实和纯粹的情感。作者认为人们往往对虚伪的言辞追求,却忽略了真正的内心追求和回归本真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梅雨季节和石榴花,暗示了离愁和别离之情。梅雨季节常常使人心情黯然,而石榴花则象征着离别和离魂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离愁离别主题。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朝廷的群臣和宫廷的妃嫔,以及他们的服饰。红袍只是显眼的点缀,而红巾则是更为鲜明的标志。这里作者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权力和官场虚伪的批判,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真实和内心的自由。

最后两句“莫问兴亡今几主,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无奈和对自身境遇的愤懑。作者以自嘲的口吻表示,他已经沦为了一个毫无尊严的存在,在美丽的花前形象毁于一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通过对虚伪与离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不满,以及对真实和自由的向往。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权力和官场的批判,展现了作者独立思考和挣脱世俗束缚的精神。

定风波拼音读音参考

dìng fēng bō
定风波

yě cǎo xián huā bù dàng chūn, dù juān què shì jiù zhī wén.
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
mán dào bù rú guī qù zhù, méi yǔ, shí liú huā yòu shì lí hún.
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qián diàn qún chén shēn diàn nǚ, zhě páo yì diǎn wàn hóng jīn.
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点万红巾。
mò wèn xīng wáng jīn jǐ zhǔ.
莫问兴亡今几主。
tīng qǔ, huā qián máo yǔ yǐ xiū rén.
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相关内容: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鹊桥仙

鹧鸪天 代人赋

西江月 遣兴

玉楼春


相关热词搜索:风波
热文观察...
  • 贺新郎    赋琵琶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
  •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
  • 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
  •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
  • 阮郎归
    山前风雨欲黄昏。山头来去雪。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