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次韵子瞻郭熙平远二绝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18

次韵子瞻郭熙平远二绝

宋代  苏辙  

乱山无尽水无边,田舍渔家共一川。
行遍江南识天巧,临窗开卷两茫然。
断云斜日不胜秋,付与骚人满目愁。
父老如今亦才思,一蓑风雨钓槎头。

次韵子瞻郭熙平远二绝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子瞻郭熙平远二绝翻译及注释

《次韵子瞻郭熙平远二绝》是宋代文人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乱山无尽水无边,
田舍渔家共一川。
行遍江南识天巧,
临窗开卷两茫然。
断云斜日不胜秋,
付与骚人满目愁。
父老如今亦才思,
一蓑风雨钓槎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山水田舍和渔家的景象,以及诗人在江南旅行时所体验到的天地之间的奇妙。诗人坐在窗前,打开书卷,却感到茫然无措。秋天的云彩和斜斜的阳光在他心中引起了无尽的忧愁。即使是普通老百姓,现在也有着才思的抒发,他们会在风雨中坚持自己的生活,像一位渔夫般坚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物和人们生活的场景,展现出苏辙细腻的感受力和独特的思考角度。诗中的山水田舍和渔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景象,通过对这些平凡的事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诗的前两句“乱山无尽水无边,田舍渔家共一川”展示了广袤的山水景象和人们与自然的共生状态。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在江南旅行中所体验到的天地之间的奇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的后两句“断云斜日不胜秋,付与骚人满目愁”描绘了秋天的云彩和阳光斜射下来的景象,给人以忧愁之感。这种忧愁不仅限于诗人自己,还延伸到了广大的文人士子之中,他们对人生存在的无奈和困境感到深深的思索。

最后两句“父老如今亦才思,一蓑风雨钓槎头”描述了普通老百姓的境遇。诗人认为即使是普通的人们,也有着自己的才思和追求,并通过一蓑风雨下的钓槎头来表达他们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普通人们的关注和敬重,以及对他们坚持生活的勇气的赞颂。

次韵子瞻郭熙平远二绝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zi zhān guō xī píng yuǎn èr jué
次韵子瞻郭熙平远二绝

luàn shān wú jìn shuǐ wú biān, tián shè yú jiā gòng yī chuān.
乱山无尽水无边,田舍渔家共一川。
xíng biàn jiāng nán shí tiān qiǎo, lín chuāng kāi juàn liǎng máng rán.
行遍江南识天巧,临窗开卷两茫然。
duàn yún xié rì bù shèng qiū, fù yǔ sāo rén mǎn mù chóu.
断云斜日不胜秋,付与骚人满目愁。
fù lǎo rú jīn yì cái sī, yī suō fēng yǔ diào chá tóu.
父老如今亦才思,一蓑风雨钓槎头。


相关内容:

和子瞻次孙觉谏议韵题郡伯闸上斗野亭见寄

送戴朝议归蜀中

河冰复结复次前韵

子瞻与长老择师相遇于竹西石塔之间屡以绝句

和王适炙背读书


相关热词搜索:平远子瞻次韵
热文观察...
  • 次韵贡父子开直宿
    掷简摇毫气吐虹,兴余庭药咏残红。今宵文字知无几,鼾睡帘中笑二公。...
  • 次韵刘贡父西掖种竹
    竹迷谁定知迷否,趁取滂沱好雨初。栽向凤池吹律处,劚従芸阁杀青余。迎风一啸朝回早,弄月相差直......
  • 宿荥阳甯氏园
    喧卑背城市,旷荡临溪水。车流溯绝壁,河润及桃李。居人有佳思,过客得新喜。中桥一回顾,欲入迷......
  • 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并叙〉
    荥阳大海院高齐石像二,高不数寸,而姿制甚妙。唐高祖为郑州刺史,太宗方幼而病甚,祷之即愈。因......
  • 次韵钱勰待制秋怀
    壮心老自消,秋思悲不怨。中怀不堪七,那用日食万。朝阳净涂潦,白露沾草蔓。夹衣搜故褚,酒债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