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慈恩寺有感(时杓直初逝,居敬方病)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7-29

慈恩寺有感(时杓直初逝,居敬方病)

唐代  白居易  

自问有何惆怅事,寺门临入却迟回。
李家哭泣元家病,柿叶红时独自来。

慈恩寺有感(时杓直初逝,居敬方病)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慈恩寺有感(时杓直初逝,居敬方病)翻译及注释

《慈恩寺有感(时杓直初逝,居敬方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在慈恩寺中思考人生离别和疾病的情感所写。

诗词的中文译文:

自问有何惆怅事,
寺门临入却迟回。
李家哭泣元家病,
柿叶红时独自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白居易在慈恩寺中思考人生离别和疾病的感受。诗人自问自己内心为何感到忧愁,他在意识到自己进入寺庙时居然拖延回转。接着,他提到李家在哭泣,而元家又病了,暗示了离别和疾病对人们带来的悲伤和无奈。

最后两句:“柿叶红时独自来”,则描写了柿树的叶子在秋天的时候变红。这里可能借用了柿子红心与诗人自身的感受相互对应,柿子独自变红,也传递了诗人独自面对离别和疾病的孤独之情。

整首诗以自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疾病的思索。作者使用简洁的词语和深情的描写,以表达他对人生无常和悲欢离合的触动。这首诗通过思考离别和疾病的主题,唤起了读者对于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慈恩寺有感(时杓直初逝,居敬方病)拼音读音参考

cí ēn sì yǒu gǎn shí biāo zhí chū shì, jū jìng fāng bìng
慈恩寺有感(时杓直初逝,居敬方病)

zì wèn yǒu hé chóu chàng shì, sì mén lín rù què chí huí.
自问有何惆怅事,寺门临入却迟回。
lǐ jiā kū qì yuán jiā bìng, shì yè hóng shí dú zì lái.
李家哭泣元家病,柿叶红时独自来。


相关内容:

寒食夜

题流沟寺古松

自悲

代人赠王员外

残春曲(禁中口号)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宿西林寺
    木落天晴山翠开,爱山骑马入山来。心知不及柴桑令,一宿西林便却回。...
  • 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蹉跎春气味,彼此老......
  • 和武相公感韦令公旧池孔雀(同用深字)
    索莫少颜色,池边无主禽。难收带泥翅,易结著人心。顶毳落残碧,尾花销暗金。放归飞不得,云海故......
  • 题峡中石上
    巫女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
  • 四十五
    行年四十五,两鬓半苍苍。清瘦诗成癖,粗豪酒放狂。老来尤委命,安处即为乡。或拟庐山下,来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