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触目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曾丰
2025-07-18

触目

宋代  曾丰  

笔头纸上两无功,拥被开篷眼自空。
石脉直寻江脉去,山光元与水光同。
春随草木高低到,气并乾坤里外通。
反顾有吾即无物,卓然独立太虚中。

触目翻译及注释

《触目》是宋代曾丰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笔头纸上两无功,
拥被开篷眼自空。
石脉直寻江脉去,
山光元与水光同。
春随草木高低到,
气并乾坤里外通。
反顾有吾即无物,
卓然独立太虚中。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通过描绘山川、光影和季节的变化,诗人表达了人与自然的融合和共通之处,以及对自身存在的反思和超越。

赏析:
《触目》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思考和洞察力。首两句“笔头纸上两无功,拥被开篷眼自空”表达了作者在书写时的心境,笔下的文字仿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成果,但同时也揭示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石脉直寻江脉去,山光元与水光同”描绘了山川的景色,山脉如同血脉般延伸,与江河相连,山光和水光融为一体,表达了自然界万物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观念。

接着的两句“春随草木高低到,气并乾坤里外通”表达了春天的气息与草木生长的关系,以及气息贯穿天地的连通性。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述,暗示了人与自然的相互渗透和共生关系。

最后两句“反顾有吾即无物,卓然独立太虚中”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存在的反思。诗人在面对自然的广袤和壮丽时,意识到个体的微小和短暂,但同时也感受到个体在宇宙中的独立和超越。太虚是道家哲学中的概念,指的是超越有形有象的无限空间,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自我存在的超越和超越的境界。

综合来看,《触目》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和自我存在的思考,表达了对宇宙间万物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以及自我存在超越物质界限的思考和领悟。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脱意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触目拼音读音参考

chù mù
触目

bǐ tóu zhǐ shàng liǎng wú gōng, yōng bèi kāi péng yǎn zì kōng.
笔头纸上两无功,拥被开篷眼自空。
shí mài zhí xún jiāng mài qù, shān guāng yuán yǔ shuǐ guāng tóng.
石脉直寻江脉去,山光元与水光同。
chūn suí cǎo mù gāo dī dào, qì bìng qián kūn lǐ wài tōng.
春随草木高低到,气并乾坤里外通。
fǎn gù yǒu wú jí wú wù, zhuō rán dú lì tài xū zhōng.
反顾有吾即无物,卓然独立太虚中。


相关内容:

除日送龙涎香与宋评事二首

除日送龙涎香与宋评事二首

呈罗叔异三首

呈罗叔异三首

呈罗叔异三首


相关热词搜索:触目
热文观察...
  • 垂丝海棠
    春风场里一婵娟,情性脂韦气力绵。外不自持如醉者,中无他兼若羞然。避风皇后身倾靡,承露仙人手......
  • 触目
    无我那虞物所侵,从教物与我相寻。云头翻墨任浓淡,山顶泼蓝随浅深。春色若空疑有著,天工虽巧实......
  • 淳熙丙午与合皂化士彭正夫道人五羊相别开禧
    自视其身不系秋,片心宁被白云留。发踪江右山青处,游睇海南天尽头。勾漏砂星光灿夜,罗浮灶炉冷......
  • 次韵杨诚斋雪中二首
    夜闭袁门晏未开,开门满目是琼瑰。木绵着地还飞起,杨絮沾人倒扑回。...
  • 淳熙丙午与合皂化士彭正夫道人五羊相别开禧
    抗尘骑气两虚舟,久别重逢幸小留。自分末留轻著脚,相期初度急回头。我尝黄妳真无味,若种丹田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