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名句 >怅望三秋后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_唐代诗人贾岛
2025-07-23

怅望三秋后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

出自:寄河中杨少尹  
朝代:唐代  
作者:贾岛  
字数:5  
平仄:仄仄平平仄  

【古诗内容】
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
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
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
此到杳难共,回风逐所思。

怅望三秋后翻译及注释

译文:

给河中的杨少尹寄去:

不仅是因为愧疚,才投身政治而迟迟没有成功。
令人忧伤地望着三个秋天过去,
万里之间的距离让人感到无奈。
禹留下那疏凿河流的印记,
舜安静地在庙宇中等待。
即便到了杳冥之地,也要共同痛苦,
我独自追寻思念的回风。

诗意:

这首诗是贾岛寄给河中的杨少尹的一封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不达之后投身政治的愧疚和无奈之情。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迟迟未能取得政治上的成功,望着时间流逝的忧伤,以及与杨少尹之间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过去的懊悔和对未来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通过对禹、舜的提及,暗示自己对历史文化的崇敬与追寻,并以此来映衬自己的渺小和无力感。整首诗采用了九句律诗的形式,既有杂感的情绪,也有温情的倾诉。通过描绘出自己的心境,诗人传达了对过去的自责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了一种深邃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反思。整首诗以自然的意象和简洁的文字刻画出诗人内心纷扰的情感,给人一种深深的思考和感伤之感。

怅望三秋后拼音读音参考

jì hé zhōng yáng shǎo yǐn
寄河中杨少尹

fēi wéi jiù nǎng shí, tóu cì yì mén chí.
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
chàng wàng sān qiū hòu, cēn cī wàn lǐ qī.
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
yǔ liú shū záo jī, shùn zài jì liáo cí.
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
cǐ dào yǎo nán gòng, huí fēng zhú suǒ sī.
此到杳难共,回风逐所思。


相关内容:

非惟咎曩时

将何欲致君

会自东浮去

天姥月离云

洞庭风落木


相关热词搜索:怅望三秋后
热文观察...
  • 投刺诣门迟
    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此到杳难共,回风逐......
  • 参差万里期
    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此到杳难共,回风逐......
  • 此到杳难共
    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此到杳难共,回风逐......
  • 禹留疏凿迹
    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此到杳难共,回风逐......
  • 舜在寂寥祠
    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此到杳难共,回风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