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名句 >不忧土锉冷松龛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_宋代诗人释宝昙
2025-07-27

不忧土锉冷松龛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

出自:和吉祥孜老二诗  
朝代:宋代  
作者:释宝昙  
字数:7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古诗内容】
白头身老大江南,已约孤云共一庵。
有道故人今隔海,不应龙卧在深潭。
编茅固作痴儿计,闭户全胜俗客谈。
剩种木奴千百本,不忧土锉冷松龛

不忧土锉冷松龛翻译及注释

《和吉祥孜老二诗》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宝昙。诗人以自我回忆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禅宗生活的向往。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和吉祥孜老二诗》中文译文:
白头身老大江南,
已约孤云共一庵。
有道故人今隔海,
不应龙卧在深潭。
编茅固作痴儿计,
闭户全胜俗客谈。
剩种木奴千百本,
不忧土锉冷松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身在江南,怀念和思念一位名叫吉祥孜的朋友,他们曾经约定在一个僻静的山庵共同修行。然而,如今他们相隔千里,被大海所分隔。诗人不禁想象吉祥孜是否仍在深潭中修行,以龙的形象躺卧其中。

诗中提到诗人自己编织茅草,创造了一个愚昧无知的形象,与世隔绝,与尘世的繁华相比,闭门修行更胜于世俗客人的闲谈。诗人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孤独与贫困,他心中只有修行的木奴(指庵内的木雕佛像),并不担心佛像所在的冰冷石龛缺乏土壤滋养。

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禅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将修行视为一种高尚的境界,超越了尘世的琐碎和物质的追求。诗人虽已年迈,但对友情和修行的思念依然深切。通过对友人的回忆和对自己禅修生活的表达,诗人传达出对内心宁静与超越的渴望,表现了禅宗文化中的寂静与超越的思想。

不忧土锉冷松龛拼音读音参考

hé jí xiáng zī lǎo èr shī
和吉祥孜老二诗

bái tóu shēn lǎo dà jiāng nán, yǐ yuē gū yún gòng yī ān.
白头身老大江南,已约孤云共一庵。
yǒu dào gù rén jīn gé hǎi, bù yìng lóng wò zài shēn tán.
有道故人今隔海,不应龙卧在深潭。
biān máo gù zuò chī ér jì, bì hù quán shèng sú kè tán.
编茅固作痴儿计,闭户全胜俗客谈。
shèng zhǒng mù nú qiān bǎi běn, bù yōu tǔ cuò lěng sōng kān.
剩种木奴千百本,不忧土锉冷松龛。


相关内容:

闭户全胜俗客谈

编茅固作痴儿计

不应龙卧在深潭

已约孤云共一庵

有道故人今隔海


相关热词搜索:不忧土锉冷松龛
热文观察...
  • 剩种木奴千百本
    白头身老大江南,已约孤云共一庵。有道故人今隔海,不应龙卧在深潭。编茅固作痴儿计,闭户全胜俗......
  • 茅屋三间自有馀
    茅屋三间自有馀,置身不合在蓬壶。谁知三尺子童子,解唱一声于蒍于。割肉向来闻鹭股,合尖今始见......
  • 置身不合在蓬壶
    茅屋三间自有馀,置身不合在蓬壶。谁知三尺子童子,解唱一声于蒍于。割肉向来闻鹭股,合尖今始见......
  • 谁知三尺子童子
    茅屋三间自有馀,置身不合在蓬壶。谁知三尺子童子,解唱一声于蒍于。割肉向来闻鹭股,合尖今始见......
  • 割肉向来闻鹭股
    茅屋三间自有馀,置身不合在蓬壶。谁知三尺子童子,解唱一声于蒍于。割肉向来闻鹭股,合尖今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