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名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_宋代诗人释心月
2025-07-18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

出自:偈颂一百五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心月  
字数:7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古诗内容】
三种病二种光即不问,且如何是法身。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翻译及注释

诗词:《偈颂一百五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心月

中文译文:
三种病二种光即不问,且如何是法身。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和赏析:
《偈颂一百五十首》是宋代释心月所创作的一篇诗词,探讨了人们对于事物本质的认知以及自身所处环境的局限性。

诗的第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三种病和二种光的无所问津,这里的“病”和“光”可以理解为世俗的执着与表象。作者通过此句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迷恋外在的形式和表象,而是应该超越这些表面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

接下来的一句“且如何是法身”,表达了作者对于真实自我的思考。法身是佛教中的概念,代表着真实的本质和内在的存在。通过这句诗,作者在告诫人们要超越表面的执着,寻找真实的自我。

最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庐山为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的局限性。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但即使身处其中,也未必能真正认识到庐山的真实面貌。类似地,人们对于其他事物的认知也常常被自身的位置和角度所限制,难以完全了解事物的本质。

整首诗词通过抽象的表达和隐喻,探讨了人们对于事物认知的局限性和对真实自我的思考。作者呼吁人们超越表面的执着和局限,去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这首诗词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不识庐山真面目拼音读音参考

jì sòng yī bǎi wǔ shí shǒu
偈颂一百五十首

sān zhǒng bìng èr zhǒng guāng jí bù wèn, qiě rú hé shì fǎ shēn.
三种病二种光即不问,且如何是法身。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zhī yuán shēn zài cǐ shān zhōng.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关内容:

锄禾日当午

江山代有才人出

为有牺牲多壮志

赤橙黄绿青蓝紫

灯火阑珊处


相关热词搜索:不识庐山真面目
热文观察...
  • 月是故乡明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
  • 举头望明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欲穷千里目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谁言寸草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