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边庭送别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张蠙
2025-07-27

边庭送别

唐代  张蠙  

一生虽达理,远别亦相悲。
白发无修处,青松有老时。
暮烟传戍起,寒日隔沙垂。
若是长安去,何难定后期。

边庭送别作者简介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边庭送别翻译及注释

边庭送别:

一生虽达理,远别亦相悲。
白发无修处,青松有老时。
暮烟传戍起,寒日隔沙垂。
若是长安去,何难定后期。

中文译文:

边疆送别:

一生虽然通达理论,但远别时仍感相悲。
白发遍布无遗漏之处,青松也会有年老的时候。
暮烟弥漫,传来军士起床;寒日隔着沙尘低垂。
如果有一天离开长安,请问我们何时再相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张蠙创作的,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离别时的忧愁和无奈之情。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一生虽然通达理论,但在远离亲人的时候仍然感到相悲。这表明即使有才智与理论的修养,人在离别时仍然能够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忧伤。

其次,诗人通过比喻白发无修处和青松有年老的时候,揭示了人和自然都无法逃脱岁月的磨砺和变迁。白发无修处暗指人老;青松有老时则表明自然界事物也有衰老之时。这种比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和自然的共通性,都会经历时间的流转和变化。

最后,诗人通过描述暮烟弥漫、传来军士起床,和寒日隔着沙尘低垂等场景,营造出边塞的凄凉氛围。寒日隔着沙尘低垂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边塞戍卒一天的艰辛和孤寂。而最后一句“若是长安去,何难定后期”,则表达了希望长安能够再相见的意愿。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人们的生活和世界都更加繁华,同时也意味着与亲人更近的距离,因此诗人将长安作为再相见的期望。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忧虑和渴望,同时通过对自然和人事物的描绘,反映出人类和自然的共同命运。整首诗情感真实而深沉,展现了唐代士人在边塞生活的无奈和心境。

边庭送别拼音读音参考

biān tíng sòng bié
边庭送别

yī shēng suī dá lǐ, yuǎn bié yì xiāng bēi.
一生虽达理,远别亦相悲。
bái fà wú xiū chù, qīng sōng yǒu lǎo shí.
白发无修处,青松有老时。
mù yān chuán shù qǐ, hán rì gé shā chuí.
暮烟传戍起,寒日隔沙垂。
ruò shì cháng ān qù, hé nán dìng hòu qī.
若是长安去,何难定后期。


相关内容:

陈侍御新居

长干塘别徐茂才

冬暮山舍喜标上人见访

翁文尧员外捧金紫还乡之命雅发篇章将原交情…以质奖私

抚州江口雨中作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送缙云尉
    释褐从仙尉,之官兴若何。去程唯水石,公署在云萝。野饭楼中迥,晴峰案上多。三年罢趋府,应更战......
  • 题严陵钓台
    山色四时碧,溪声七里清。严陵爱此景,下视汉公卿。垂钓月初上,放歌风正轻。应怜渭滨叟,匡国正......
  • 汧阳间(一作汧阳县阁)
    汧水悠悠去似絣,远山如画翠眉横。僧寻野渡归吴岳,雁带斜阳入渭城。边静不收蕃帐马,地贫惟卖陇......
  • 过黄牛峡
    黄牛来势泻巴川,叠日孤舟逐峡前。雷电夜惊猿落树,波涛愁恐客离船。盘涡逆入嵌空地,断壁高分缭......
  • 闺怨
    寸心杳与马蹄随,如蜕形容在锦帷。江上月明船发后,花间日暮信回时。五陵夜作酬恩计,四塞秋为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