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巴童答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贺
2025-07-21

巴童答

唐代  李贺  

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
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

巴童答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巴童答翻译及注释

《巴童答》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的人物形象,他并非君王唱和府体诗,但却能让人感受到深深的秋天的怨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巨鼻宜山褐,
庞眉入苦吟。
非君唱乐府,
谁识怨秋深。

这首诗以形容刻画的手法展示了主人公的形象,通过描述他的巨大的鼻子,以及浓密的眉毛,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苦闷和不满。诗人在诗中提到,这个人并非君王那样唱 和府体诗,但他的怨恨之情却深沉且真实。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怨恨和孤独的情感,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形象和他的处境,诗人表达了一种在秋天时自由地表达个人感情的渴望。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意象十分鲜明,以及怨恨的情感使这首诗充满了诗人个人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巨鼻和厚眉是独特的描写手法,使得这首诗独树一帜,充满个性。

巴童答拼音读音参考

bā tóng dá
巴童答

jù bí yí shān hè, páng méi rù kǔ yín.
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
fēi jūn chàng yuè fǔ, shuí shí yuàn qiū shēn.
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


相关内容:

洛阳城外别皇甫湜

长庆历

韦氏馆与周隐客、杜归和泛舟

和东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韵(次本韵)

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次用本韵)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追和柳恽
    汀洲白蘋草,柳恽乘马归。江头楂树香,岸上蝴蝶飞。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朱楼通水陌,沙暖一......
  • 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三月六日…怆曩游因投五十韵
    小年闲爱春,认得春风意。未有花草时,先醲晓窗睡。霞朝澹云色,霁景牵诗思。渐到柳枝头,川光始......
  • 别岭南熊判官
    十年常远道,不忍别离声。况复三巴外,仍逢万里行。桐花新雨气,梨叶晚春晴。到海知何日,风波从......
  • 卓女怨
    妾本怀春女,春愁不自任。迷魂随凤客,娇思入琴心。托援交情重,当垆酌意深。谁家有夫婿,作赋得......
  • 画松
    张璪画古松,往往得神骨。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流传画师辈,奇态尽埋没。纤枝无萧洒,顽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