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杂曲歌辞
朝代:唐代
作者:顾况
字数:7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分类:竹枝
【古诗内容】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巴人夜唱竹枝后翻译及注释
诗词《竹枝》是唐代诗人顾况所作,表达了愁思和离别的情感。
中文译文:
帝子苍梧不再归,
洞庭湖畔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曲,
思绪萦绕猿声微。
诗意:
诗中描述了一个帝子在苍梧地区离别后再也不归的情景。他身处洞庭湖畔,荆云飘飞,象征着他内心的痛苦和忧愁。在夜晚,巴人唱着《竹枝》曲,而这曲调让帝子回想起过去的岁月,内心的伤痛愈发加深。在晓风中,猿声逐渐减弱,帝子离开后的空虚和孤独感愈发显现。
赏析:
这首诗以悲凉的离别情感为主题,通过自然景物和音乐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孤独。帝子苍梧不再归的形象,使读者感受到他与亲人和家乡的渐行渐远和无法挽回的遗憾。曲调悠扬的竹枝曲和鸣猿的声音相互呼应,呈现出一种深情的氛围。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表达,展现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情景感交相辉映,增强了诗意的传达。
巴人夜唱竹枝后拼音读音参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