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自西悬趋南郑道中杂咏三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新
2025-07-20

自西悬趋南郑道中杂咏三首

宋代  李新  

矮陌穹庐青匝地,垂杨步幛绿藏桥。
无端惊耳西江涨,十里雄声学海潮。

自西悬趋南郑道中杂咏三首翻译及注释

《自西悬趋南郑道中杂咏三首》是宋代诗人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行走在南郑道上的景象,以及他在路途中所感受到的自然和环境的变化。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矮陌穹庐青匝地,
垂杨步幛绿藏桥。
无端惊耳西江涨,
十里雄声学海潮。

译文:
低矮的田陌,连绵的山丘,青草覆盖的大地,
悬垂的杨柳,蔽日的绿丝帷幕,隐藏着一座桥。
突然响起耳畔的声音,西江水涨无端,
十里之外传来雄壮的声浪,如同学海潮声。

诗意:
这首诗以南郑道为背景,通过描绘作者在道路上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环境的感受。诗中描述了田野的低矮景观、山丘的连绵起伏,以及青草覆盖的大地。杨柳垂悬,像一个绿色的丝帷幕,掩映着一座桥梁。突然间,作者听到了西江水涨的声音,这种声音有如海潮般雄壮,传遍了十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变幻。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变化的场景中。诗中的矮陌、穹庐、青匝地、垂杨、绿藏桥等形象,以及西江涨水的描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观与变幻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线,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对环境的敏锐观察。诗中的西江涨水和十里雄声,则将诗意推向高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奇妙变化的赞叹和震撼之情。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展示了李新的写作风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他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变化的场景中,使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丽。这首诗词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自西悬趋南郑道中杂咏三首拼音读音参考

zì xī xuán qū nán zhèng dào zhōng zá yǒng sān shǒu
自西悬趋南郑道中杂咏三首

ǎi mò qióng lú qīng zā dì, chuí yáng bù zhàng lǜ cáng qiáo.
矮陌穹庐青匝地,垂杨步幛绿藏桥。
wú duān jīng ěr xī jiāng zhǎng, shí lǐ xióng shēng xué hǎi cháo.
无端惊耳西江涨,十里雄声学海潮。


相关内容:

中江道中

渔父曲

再书

又出差还茂州

戏书元明厅壁


相关热词搜索:南郑自西
热文观察...
  • 中江道中
    江枫摇落市烟青,石壁方严水面平。若问滩流何太咽,定随行客学吞声。...
  • 自西悬趋南郑道中杂咏三首
    爱山不道妨行色,碍眼仍须彻帽裙。愿借仙人白鹇尾,自家亲扫北山云。...
  • 自西悬趋南郑道中杂咏三首
    茂林修竹平夷地,牧马藏兵战斗场。死节不知师李固,溺冠惟解法高皇。...
  • 金丹诗四十八首
    假法人间有万般,君宜求取紫金丹。昆仑山上楼台耸,北海炉中龙虎攒。此个药中为贵宝,将来炼就作......
  • 金丹诗四十八首
    流俗纷纷不悟真,不知求己却求人。只贪世上无穷色,忘却人间有限身。鼎内药成堪益寿,水中金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