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送谢寺丞知余姚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1

送谢寺丞知余姚

宋代  梅尧臣  

姚江千里海汐应,山井亦与江潮通。
秋来鱼蟹不知数,日日举案将无穷。
高堂有亲甘可养,下舍有弟乐可同。
县民旧喜诸郎政,刍力莫媿今为翁。

送谢寺丞知余姚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送谢寺丞知余姚翻译及注释

《送谢寺丞知余姚》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送别谢寺丞去余姚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和家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家庭幸福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姚江千里海汐应,
山井亦与江潮通。
秋来鱼蟹不知数,
日日举案将无穷。
高堂有亲甘可养,
下舍有弟乐可同。
县民旧喜诸郎政,
刍力莫媿今为翁。

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江河、山井、鱼蟹和家庭生活展开。诗中提到的姚江千里海汐应,山井亦与江潮通,表达了江河和山井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界的变化。秋天来临时,鱼蟹的数量无法计数,每天举案的美食也将无穷无尽,展现了丰收的景象。

诗中还描绘了作者的家庭生活。高堂有亲甘可养,下舍有弟乐可同,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温馨和幸福的向往。县民们过去喜欢谢寺丞的治理,现在他成为家中的长辈,作者表示自己愿意竭尽全力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不辜负这个角色。

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和家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送别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幸福的向往和责任的担当。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

送谢寺丞知余姚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xiè sì chéng zhī yú yáo
送谢寺丞知余姚

yáo jiāng qiān lǐ hǎi xī yīng, shān jǐng yì yǔ jiāng cháo tōng.
姚江千里海汐应,山井亦与江潮通。
qiū lái yú xiè bù zhī shù, rì rì jǔ àn jiāng wú qióng.
秋来鱼蟹不知数,日日举案将无穷。
gāo táng yǒu qīn gān kě yǎng, xià shě yǒu dì lè kě tóng.
高堂有亲甘可养,下舍有弟乐可同。
xiàn mín jiù xǐ zhū láng zhèng, chú lì mò kuì jīn wèi wēng.
县民旧喜诸郎政,刍力莫媿今为翁。


相关内容:

送萧秘校

送吴季野

送王郎中知江阴

送万谔昌秀才

送孙学士知太平州


相关热词搜索:余姚谢寺丞
热文观察...
  • 送徐终秘校罢泾尉而归
    去年茶熟君得补,今来茶熟君已去。心曾不计茶有无,隼在高风自腾翥。昨日我送吴侯归,未忍重临离......
  • 送薛殿丞知达州
    远郡古通川,云烟秀重叠。江从巴蜀来,山与岷峨接。啼鸟异方音,青林四时叶。使君当问俗,市贾皆......
  • 送张生还和州
    山头孤石望来久,天外行人今独归。药囊自有留生术,不管淮南木叶飞。...
  • 送余驾部江州
    内史九江行,潦收波已清。何时鷁舟上,远见炉峰迎。野色连葭菼,秋香荐橘橙。寒潮如特送,不肯过......
  • 送仲连
    别绪如乱丝,欲理还不可。却悲娇女诗,宁恋更效左。是时远道怀,纷纷上归舸。怜君正如此,岂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