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送岐州源长史归(同在崔常侍幕中,时常侍已殁)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王维
2025-07-20

送岐州源长史归(同在崔常侍幕中,时常侍已殁)

唐代  王维  

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
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
故驿通槐里,长亭下槿原。
征西旧旌节,从此向河源。

送岐州源长史归(同在崔常侍幕中,时常侍已殁)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送岐州源长史归(同在崔常侍幕中,时常侍已殁)翻译及注释

《送岐州源长史归(同在崔常侍幕中,时常侍已殁)》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
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
故驿通槐里,长亭下槿原。
征西旧旌节,从此向河源。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岐州源长史)离别的情感。诗人与友人告别时相互握手,内心感到悲伤,难以言表。当时正值秋天,秋风凄凉,客人离开后的孟尝门变得冷清。友人回到故乡的路上,通过槐里的驿站和槿原的长亭,再度开始征西的旅途,从此向河源继续前行。

赏析:
这首诗词写别离之情,情感真挚。握手是亲切和友谊的象征,表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诗人的心情悲伤无法言说,表明离别给诗人带来的痛苦。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通过描写秋风的凄凉和客人离开后孟尝门的冷落,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而友人的离去,也预示着新的旅途的开始,表现了他的勇敢和坚定。整首诗写景情结合,画面感强烈,情感真实,展示了王维细腻的情感描写能力。

送岐州源长史归(同在崔常侍幕中,时常侍已殁)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qí zhōu yuán zhǎng shǐ guī tóng zài cuī cháng shì mù zhōng, shí cháng shì yǐ mò
送岐州源长史归(同在崔常侍幕中,时常侍已殁)

wò shǒu yī xiāng sòng, xīn bēi ān kě lùn.
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
qiū fēng zhèng xiāo suǒ, kè sàn mèng cháng mén.
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
gù yì tōng huái lǐ, cháng tíng xià jǐn yuán.
故驿通槐里,长亭下槿原。
zhēng xī jiù jīng jié, cóng cǐ xiàng hé yuán.
征西旧旌节,从此向河源。


相关内容:

送封太守

酬贺四赠葛巾之作

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

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

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卢照邻)


相关热词搜索:长史同在时常常侍幕
热文观察...
  • 送张道士归山
    先生何处去,王屋访茅君。别妇留丹诀,驱鸡入白云。人间若剩住,天上复离群。当作辽城鹤,仙歌使......
  • 送钱少府还蓝田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今年寒食酒,应是返......
  • 送丘为往唐州
    宛洛有风尘,君行多苦辛。四愁连汉水,百口寄随人。槐色阴清昼,杨花惹暮春。朝端肯相送,天子绣......
  • 送元中丞转运江淮(一作钱起诗)
    薄赋归天府,轻徭赖使臣。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去问珠官俗,来经石砝春。东南御亭上,莫使有......
  • 送崔兴宗
    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君王未西顾,游宦尽东归。塞迥山河净,天长云树微。方同菊花节,相待洛......